跨境税收新政加速行业整合 海淘咋活?
2017-06-14 136
通知中称,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将实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即B2C)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
新税制的落地使跨境电商进入了新一轮整合期,一部分试图转型,一部分还在挣扎,还有一部分将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各种不确定因素给整个行业带来无尽的猜想。如何找寻出路已成为每个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
跨境电商式微?
新税制的到来惊动了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在政策落地前夕,市场上观望情绪逐渐蔓延。
“消息出来后,我周围做跨境电商的朋友,都在做同样的一个动作,就是抛货。”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对新金融记者解释道:“因为大家看不清未来,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把保税区的货清理掉,再观察下一阶段的反应。”
在税改之前,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自2008年至2015年,跨境电商的交易额从8000亿元增加到5.2万亿元。即使在去年进出口双降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仍然保持了约30%的高增长率。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6.5万亿元,201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8万亿元规模水平,其中跨境电商进口规模将达到1.3万亿。
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使各个平台即使在被誉为资本寒冬的2015年也照样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2014年3月上线的蜜芽宝贝获得1.5亿美元D轮融资,彼时估值60亿元;2015年3月,辣妈帮宣布完成C轮融资1亿美元,当时估值60亿元;2014年4月上线的贝贝网在2015年1月完成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此时估值60亿元;近日2013年成立的小红书也获得了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此外,宝宝树、敦煌网、洋码头等估值均已超过10亿元。
马云 在去年美国行的时候透露,希望阿里集团来自中国以外的收入超过50%,而现在这个比例仅有4%。尽管如此,根据阿里的年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其在海外市场的交易额也已超过1200亿元。
俗话说,“天塌了有高个儿顶着”,作为跨境电商中的“高个儿”,阿里对此轮税改依然保持乐观。
“天猫海外商家多是大型零售商或品牌商,全球供应链整合较强,进口品类优势可以更好发挥。”但同时,天猫国际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税改对于自营平台采购成本承压将会较大。
正面清单猜想
事实上,相对于成本上涨,很多人更在意的是那份即将亮相的“正面清单。”
通知中写道,《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将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另行公布。据悉,这份清单将会明确规定哪些品类的商品可以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口,哪些不能。这也成了一些跨境电商清仓的原因之一。
“跨境电商销库存,是因为很多品类要进行调整,正面清单没公布之前都不知道哪些能卖,而且没有价格优势的品类也将不再在线上销售。”一位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道。
“目前跨境电商的商品清单涉及的产品品类非常多,现在要分成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将会涉及很多的部门,工作量可想而知。”许京表示。
尽管这份神秘的清单还未正式亮相,但业内已经对其进行各种揣测。
有消息称,各部委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正面清单的基本原则为不涉及进口许可证件的日用消费品,但部分涉证的消费者购买需求大的生活必需品有可能也会列入正面清单。
天津市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鲁家听认为,“正面清单”中有望附带一份“白名单”。
他对新金融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韩国有一些化妆品在中国药监部门是没有登记的,如果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入境,就需要先登记,再进行一些物理、化学等实验分析,最后拿到相关证书才能过关。“这样一来过程很慢,而且成本相对也较高,这就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
“而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弱化了前置的审批流程,只需要商品备案、企业备案等,这就是贸易便利化的一种表现。”鲁家听说道,若正面清单中公布白名单的内容,将相当于在进口的流程中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母婴产品应属业内最为关注的一个品类,尤其是婴儿奶粉是不是可以销售。对此,“我的理解是还在争议中。”许京说道。
鲁家听认为,母婴品类应该会出现在名单中。“这份清单的内容,我个人观点是会非常庞大,一般消费的领域,比如衣服、化妆品等应该都会涉及,甚至包括保健品。”
奢侈品承压
中国如今毫无疑问是奢侈品消费大国,而线上渠道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
贝恩公司的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内地消费者境外奢侈品总支出为2930亿元,其中通过跨境电商和海外购物网站的消费规模合计为480亿元。
国际咨询机构毕马威日前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网购奢侈品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奢侈品消费中,线上交易量呈爆炸增长之势,有45%的受访者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奢侈品。
奢侈品电商凭借跨境红利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但此次跨境电商税收新政的出台对价格较高的奢侈品来说却尤为不利。
以高档手表为例,以前只需缴纳30%的行邮税,而新政之后,则变成了“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近几年线上渠道的走热,使奢侈品品牌都在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拥抱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开辟了线上的渠道。但新政洗礼过后,这些奢侈品品牌是否会转变这种思路?对此,新金融记者联系了Burberry 、Gucci 、BottegaVeneta等奢侈品品牌,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奢侈品平台寺库相关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坦言,新税制出台之前,寺库就已经获悉,有关部门也到企业进行过调研。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新税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的税差。但传统奢侈品零售在国内的萧条,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奢侈品品牌在国内与国外定价策略上的不同。
他认为,消费者外流,并不是因为行邮税与一般贸易中间的那几个点的税差,而是传统奢侈品品牌的国际定价策略问题。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此番税改将对整体国内奢侈品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海外市场来看,税收上涨让境外消费减少。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内价格依然要比国外贵,消费体验与产品选择上与国外相比也差得很远,这样一来同样留不住国人在中国市场消费。”周婷对新金融记者说道。
加速行业整合
事实上,此番税改并不是售价越贵的产品越为不利,对于中低价的品类同样影响巨大。
由于新政取消了50元以下的免税额度,将现行的行邮税制改为按一般贸易中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率的70%予以征收,因此,价格较低的品类反而影响很大。
以母婴产品为例,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以花王尿不湿这一产品为例,税改前一包单价约为120元,消费者买4包的价格是480元,现在则需要支付557.12元。
由于税改导致产品成本上涨,中低价的产品与传统零售的价格差距缩小,跨境电商丧失了原有的价格优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中小型跨境电商或许会从B2C转为C2C,这样一来,就可以规避跨境电商的税制,而采用行邮税制。
据悉,新税制对行邮税进行的调整,除了个人单次交易限额2000元、年度限额2万元以外,还将之前分别为10%、20%、30%、50%的四档行邮税率,调整为15%、30%、60%三档。
虽然行邮税制也有所调整,但50元的起征点这一项规定却予以保留,或许就会有人利用这一点来“钻空子”。
比如,上文提到的尿不湿总价为480元,按10%的行邮税计算,应缴税额为48元,因尚未超过起征点达到了免税的条件,那最后的交易额依然是480元。
此外,有业内人士坦言,虽然邮包的过机率是100%,但是开箱检验率一般不超过20%,这就会有一些闯关的可能。
但事实上这种做法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行邮税针对的是个人自用的商品,但若长期频繁地往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将会被认定具有贸易的性质。
鲁家听认为,行邮税在全球并不是通用税种,而是中国比较特有的一个过渡阶段的产物。
他表示,以前是因为政策里没有这种税种,就临时拿行邮税来区分这种进口行为。如今随着信息系统和税制的完善,或许行邮税的这种说法就会有所调整。
上述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透露,很多销售纸尿裤、奶粉的跨境电商有意向机场跨境模式转型,做B2B2C的直邮业务。
“这些跨境电商转型到实体销售的意图比较明确。”他表示,母婴类产品受到税改的冲击会很大,完税以后与传统零售价格相差无几,“那就不如实体销售来得快一些。”
新的政策加速了市场整合的进程,除了转型以外,更多的跨境电商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保证不被淘汰出局。
跨境电商,价格是核心竞争力,这一轮整合事实上是一次价格战,而目前税制“一刀切”的情况下,唯有靠补贴和压缩成本来增加价格优势。
一些大型跨境电商平台资金充足,至少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消费者补贴这部分上涨的成本,平缓地度过这一冲击。
比如天猫国际。该企业上述负责人表示,跨境进口电商整体经营性成本肯定会上升,但作为过渡,天猫国际海外商家尤其海外品牌暂无调价计划。“这部分成本暂时可以自身消化掉。”该负责人表示。
网易考拉相关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入驻平台的商家需要直接承担税改带来的成本变化,因此平台无法掌控商家对价格的调整;而自营模式,则将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节点调整定价策略。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跨境电商还是需要通过优化供应链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以往一些跨境电商一直依附第三方生存,比如没有自己的平台,与物流公司合作,也没有固定货源。
“供应链较弱的电商今后势必会被淘汰,这就是市场的作用。”鲁家听说道。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