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配饰市场价值250多亿,这些趋势你要知道……
2017-05-10 164
市场规模、增长率及细分根据2015年印度零售报告(India Retail Report 2015)显示,印度时尚饰品零售市场总价值2015年达1555.7亿卢比(约人民币154.3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增长18%-19%,达2530.6亿卢比(约人民币251.06亿元)。
Hidesign总裁DilipKapur表示:“印度配饰市场中,产品已经从满足基本功能转变到提升个人吸引力。从手袋到发饰,配饰行业与服装行业息息相关,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国际品牌都有配饰系列。男性和女性消费者都需要配饰来升级衣橱,配饰也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基础需求,而是个人风格的展示。”
印度配饰市场主要由背包、皮带和钱包主导,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另外27%的市场份额由袜子、手帕、丝巾、手套和围巾等主导,其余13%的市场份额是发饰、领带针和袖扣等。
市场上的配饰品牌印度市场上配饰品牌很有限,主要由非品牌产品主导,但是由于看到了印度市场的增长潜力,一些像LV、爱马仕、施华洛世奇等国际品牌已经在印度推出了独家配饰系列。
最近手袋市场被视为配饰行业主要的推动力,而此品类下品牌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除了Hidesign、Da Milano、Caprese、Holii、Lino Perros、Esbeda、Baggit、和Blue & Blues等本土品牌外,像MK、Guess、Gucci、巴宝莉、爱马仕、LV等国际品牌也不断扩大他们在当地零售市场的立足地。
市场专家表示,由于印度有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电商发展繁荣以及社交媒体不断兴起,一些印度人非常有品牌意识,他们不稀罕便宜的仿冒品,愿意花大钱购买真品。
市场趋势印度配饰行业越来越受典型的风格影响,市场趋势经常改变,于是很难预测。不过行业专家表示,尽管市场趋势变化无常,一些基本的趋势还是主导着市场。
DilipKapur表示:“消费者更喜欢购买环保产品,它们不会污染环境,易于回收。印度人比欧洲人更喜欢五颜六色的产品,是否符合当下季节则不是很重要。而且印度消费者对印度文化非常自信,融合了印度风格和西方主题的产品很受欢迎。”
CROSS首席执行官兼总监Yashovardhan Gupta预计了印度配饰市场一些趋势。他表示:“以前消费者买配饰是为了搭配衣服,而现在,消费者会先买配饰,之后再买衣服回来搭配。如今配饰市场产品价格已经从昂贵转变到合理。印度消费者仍然喜欢通过零售专卖店购买个人饰品,他们也喜欢到实体店查看产品,然后直接购买。”
Kompanero零售总监IndranathSengupta表示:“重要的趋势还有,现在消费者正远离合成产品,倾向于有机天然产品。”
他还表示,随着印度航空旅行的增加,机场零售变得流行起来,配饰品牌在机场的反响也很好,像Da Milano、Hidesig、Accessorize、Mont Blanc、Hugo Boss和施华洛世奇等品牌也出现在印度国内/国际航站楼,甚至还考虑未来扩张机场门店数量。
电商:催发市场增长配饰、服装及电子产品是最受印度人欢迎的三种网购产品,二、三线城市较高的网络普及率及印度年轻人数量的增长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几乎所有印度配饰品牌都有电商店铺,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主要的网上零售商销售产品。
除了印度本土品牌,一些国际品牌和设计师品牌现在更喜欢使用电商模式,分销高端设计师产品的网上零售商也越来越受欢迎。
过去两年来,一些领先的电商企业正拉拢全球奢侈品品牌合作,亚马逊、Myntra和Snapdeal等与Furla、Tumi、Diesel、Mango等全球品牌合作,满足印度人对奢侈品的需求。
Paytm也通过返现彻底改变了电商生态系统,对生活用品使用paytm优惠券这一做法也将沿用到奢侈品行业,它正通过与移动电商平台Anasa合作开发市场潜力。最近亚马逊印度站也开始销售奢侈品牌,如Furla、Versace和Tumi。
总结对零售商和品牌来说,印度配饰市场会继续呈现出创新和发展的机会,随着组织零售的扩大,配饰市场将继续看到更多商业模式和概念的引进。虽然许多印度零售商和制造商会继续关注最新的国际时尚趋势,但也有更多零售商将国际风格与元素同印度本土风格结合,让他们的产品更有吸引力、更鲜明独特。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