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峰论坛圆桌会谈:中日商业合作该如何解决?
2017-09-10 142
今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日跨境电商圆桌会谈在雨果网大会现场举行,围绕中日商业模式、以及商业不同的方面进行探讨。日本宝丽星株式会社Sara主持,对话速贸天下CEO林雅志、乐品供应链占永明、E码头董事长沈琦雅、复乾国际贸易(上海)运营总监施俊敏。(以下为速记内容整理)
主持人Sara:从2015年开始,跨境电商进入了一个炙热化状态,这个跨境电商政策也让海外进口消费品成了现在生活当中一个非常非常有人气的东西,特别是日本商品。但是中日产品信息不对称,造成很多日本畅销商品,没有进入中国市场,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林雅志:大家对日本产品都不是很了解,很多日本的爆品都是在一时之间火爆起来的。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与国内的网红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需要去日本市场上了解,观察日本市场的消费品市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Sara:在一些日本爆款商品上,怎么解决日方不愿合作的情况?
占永明:这个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中国的市场是什么样的,本身日本市场是消费旺盛的市场,日本的消费市场有一个很完整的供应链的体系,是合作几代人的情况,不会打破这样的情况,不会打破商业的环境,过去卖多少钱,卖给谁,更多是没有安全感,日本人不会因为这个翻了10倍而去做这件事,每年10%是很大的增长。
主持人Sara:关于日本授权方面,针对小平台的影响,或者说怎么样帮助小平台更好获取授权?
沈琦雅:因为是小平台,实际上不太好拿授权的。跟厂家也好,跟品牌授权相关的中间商来说,可能议价能力比较弱。
但是小平台有自己的优势,小而美。现在还有一个,现在是共享经济。像我们E码头本身也是一个共享经济的平台。
日本给我感觉,会有序很多,所以小平台还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把需求点、资源、品牌内的其他一些资源,一起来把需求碰撞起来,进行整合,联合走出一个小而美的路子。
主持人Sara:对于选品,嘉宾有什么看法,怎么选一个它的品质,中国人认识这个东西,有很多很多的牌子,比如马油,市面上有100种品牌,消费者不懂这些品牌,怎么样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性质?
林雅志:这个比较简单,就是做广告。因为其实的的确确存在这个现象,一窝蜂买产品,像青汁只有三款好卖,其他销售不了,酵素当时出现假货。我觉得这是不是让消费者能买一些不一样的,或者是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主要是国内的消费者没有那种辨别的能力,大部分是跟风,最后产品会不会死掉,我觉得说,只要中国人想玩的产品,只是周期长短的问题。
主持人Sara:要把一个商品引入到一个中国市场,要想让它成为爆品,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很好判断这个商品,虽然在日本不怎么样,但是在中国有可能成为爆品,选择爆品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沈琦雅:各个平台做的时候,这个爆款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受众基础的:包括马油什么的,之前的爆款产品,是属于平台推动它的流量的时候的一个促销手段。现在跨境电商进入2.0时代,不再烧钱了,这个平台最后离不开,首先是受众群,不能是小众的,在这么多爆款产品当中还没有出现过非常贵的商品作为爆款。
林雅志:我对这个有另一方面的看法,刚才沈总说的是一种现象,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在平台推之前,其实是代购,代购分两批:一种是真代购,一批是伪代购。
伪代购是拿了海外真代购的产品发货,当产品卖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互联网平台会来收割,比如说韩国的面膜,日本的3D面膜。这些都是日本真代购一批弄完以后,然后互联网这批收割。
未来真的哪个爆款走上来,大家可以寻找海外真的代购,他们到底发的东西是什么,如果同一时间内一批人都发同样的产品,证明这个产品已经在变动了。
主持人Sara:海外正品代购推荐商品,都是觉得真的好用,然后推荐给朋友的吗?
林雅志:海外的代购,整个链条我们是这么认为,先是真代购,第二是伪代购,第三是跨境电商来收割。
主持人Sara:但是跟日本企业沟通的时候,还是有种种障碍,当然中间有是一个中日文化的差异,或者是彼此的不熟悉,对于怎么样跟日本企业更好合作,或者怎么样更深入维持合作的关系,大家有没有什么看法?
占永明:首先一点就是诚信,另外就是付款一定要及时,不要反复询价,日本是很忌讳的。公司做生意的时候,这点一定要注意。在跟日本供应商打交道的时候,为了维持长远合作关系,在我困难的时候他会支持,积累这种关系。另外一个给到他一些他所期待的附加价值,如果总是从他那边拿货,其实日本很多供应商是有自己的品牌,这个时候能不能把他的品牌也带到中国来,这就是提供附加价值。既可以打造爆款,又可以引入他的品牌,是特别受欢迎。还有一个基本的,去的时候一定要符合日本的商业习惯,做生意去一个国家一定要符合他们的习惯,要去配合,这点希望大家注意。
主持人Sara:和日本品牌方怎么样维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林雅志:其实我跟日本的合作关系,一般时不时会去拜访。像夏天到,我们公司会给合作商寄一箱乌龙茶,就是礼尚往来,虽然是很便宜的乌龙茶这种去维持。
我个人做的是跟他们做交流,这个时候比较容易切入一些工作,这样的环境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是需要长时间跟人家做交流,才会获得认可,或者说认可你这个产品。
其实日本跟国内文化还是不一样,在日本想从事商业,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