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盘点:三种常见跨境电商中的商标陷阱

导语  随着国家政策对跨境电商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依托政策红利的跨境电商,其发展之势犹如坐火箭般蹿升。但跨境电商也隐藏着不少风险。在律先生看来,商标算得上是最大的风险之一。下面且随律先生一起来看看跨境电商中的商标陷阱吧!随着国家政策对跨境电商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依托政策红利的跨境电商,其发展之势犹如坐火箭般蹿升。  截止201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有4.2万亿元,增长率为35.48%,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此外,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更是超过了20万家。  数据不会说谎,众多可观的数字显示跨境电商已经初步迎来了一个春天,而且正处“春意盎然”的时期。有理由相信,秣兵历马,跃跃欲试,想要一头扎进跨境电商潮流中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正如所有“一蜂窝”上的事务都有隐蔽的风险一样,跨境电商也不例外。在律先生看来,商标算得上是最大的风险之一。跨境电商,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论及本质,也不外乎就是商品的流通而已。而商品的流通,自商标制度创立以来便不再是一件只由市场规律支配的事情。尤其是在跨境的商品流通中,有时候商标更像是一种“市场准入许可”,而不单单是表明商品/服务来源的标志。  且随律先生一起来看看跨境电商中的商标陷阱吧!  “正品”、“真货”是否可“横行无忌”?  律先生以为,跨境电商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够快速、高效地购买到境外的正品、真货。而对于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消费者的需求所在,恰恰是其在跨境电商行业奋发图强的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互动”,在接触的跨境电商从业者中,大多奉行这样一条类似的准则:只要我卖的是正品、真货,那么我便可以“横行无忌”的销售。  事实真是如此么?至少是不敢打包票!原因就在于,商标具有地域性,在商品来源国受保护的商标,在商品输入国并不当然受保护。甚至于,如果商品输入国内已经在相同或近似类别上注册了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那么跨进而来的商品甚至有可能构成侵权。这便是跨境电商进口最大的商标陷阱,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跨境电商梦碎”。  是否所有的境外商标都不受国内法律保护?  虽然,商标具有地域性,其专用权应当以一国内的注册、授权为准。但这并不妨碍对于某些类别商品,采取禁止他人注册的方式来予以保护。换言之,某些类别商品进入商品输入国并不会构成侵权,因为该国内并不会存在一个与其相似或相同的注册商标,对该商标的使用并不专属于特定人。  就中国大陆而言,《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便是前述类型的规定。  简而言之,在国外的驰名商标在中国大陆一定程度上能享受驰名商标的保护。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事实,国外的,不驰名的商标并不会在中国大陆受到当然的法律保护。  保税区是否是“避风港”?  出于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的需要,在保税区设立保税仓,进而从保税仓直接发货给消费者,是跨境电商的一个重要形式。或有跨境电商从业者会问:保税区是否是“避风港”?保税区是否与其他境内市场相区别?  这里有必要解释下“保税区”的概念,保税区并非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而仅仅是海关监管的商品储存区域,用通俗一个词来的理解就是“境内关外”。所以,保税区也处于境内,加之为跨境电商服务的保税仓,其中的商品目标市场均为境内,且由于商品均在跨境电商网站上面向境内消费者展示销售,实际上已经参与了境内市场。故而以为保税区并非“避风港”,保税区内的商品构成商标侵权也不能免责。  正源于跨境电商中存在诸多防不胜防的商标陷阱,以为,有意跨境电商者十分有必要在入行之前,聘一二知识产权律师或者商标代理人员,做事前的商品输入国商标风险审查,以避免误入商标陷阱而跨境电商梦碎!(来源:律先生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条:买化塑布局涂料产业 签约首位区域合伙人优涂化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