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浅析: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特指专业从事电子买卖交易套期保值的大宗类商品批发市场,又被称为现货市场,是由市级以上政府职能部门批准设立,并由商务部、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具备生产资料、大宗货物的战略储备、调节物价、组织生产和套期保值四大基本功能。以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为标志,现货市场在国内的运作已日臻完善。而基于实物商品为交易标的物的电子仓单交易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正日益成为广大客户的热土。  市场发展概况  目前的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一般都是依托商品生产地、消费地或集散地,在比较好的实体现货贸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市场真实需求的带动下,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和配套第三方物流、质检,连接产销环节,整合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等流量经济,发挥了立足现货、提升现货、服务现货的基础功能。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目前我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共739家。其中,处于运营状态的市场为661家,处于暂停交易或停业状态的市场为78家。  2014年,我国大宗商品现代流通行业总体呈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行业整体综合实力与市场主体质量有明显提升。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行业分布更加广泛,市场数量同比增长37.4%,实物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元。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所涉及的行业,已涵盖能源、化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金属、矿产、纺织、酒类、医药等二十余个行业。其中,农产品类市场219家、金属类市场(含黑色、有色、稀贵等)162家、化工类(含化纤、纺织等)市场71家、能源类市场(含石油、成品油、煤炭、天然气等)41家、畜禽产品类市场(含肉类、禽蛋等)27家、酒类产品市场22家、林产品类市场(含木材、纸浆等)18家、渔产品类市场14家、矿产品市场14家、综合类市场104家、其他类市场(废旧、易货、再生资源等)47家。从行业分布看,农产品类市场继续保持龙头地位,约占全国市场总量的29.6%,其次为金属类市场,约占21.9%。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在各领域与行业的普及和应用更加广泛,能源类、畜禽类、矿产品类和综合类市场的数量有较大增长。此外,因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清理整顿等原因,处于停业或暂停交易状态的市场数量亦有所增加,尤以贵金属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居多。  存在的问题  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交易模式、风险控制、结算方式等方面,均效仿了期货的相关机制,但却缺乏类似《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办法来规范,准入门槛甚至低于传统市场,风险承担与其经营规模明显不匹配。此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政出多门。因此,多数情况下交易所本身具有较大的特权,随意性较大,没有能对市场行为实施有效监管的第三方。另外,还包括风险管理机制缺失。  对现货市场的认识存在误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应该以服务大宗商品现货生产及贸易流通为经营目的,然而,由于其采用的交易机制与期货交易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使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被很多人称为“准期货”、“类期货”,再加之很多市场管理者、经营者,还在经营过程中“有意误导”。这些误区、误导,导致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的经营者,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均未重视电子交易市场联系现货、服务现货的特点,投资者甚至无法了解到期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的区别,而市场经营者则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这一误解以获取大量盈利。  部分伪“非营利”模式导致市场存在利益纠葛。现货交易所虽然是非营利性机构,但还是有部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了追求赢利,放松了对市场会员的监督管理,降低了对交易者的硬性约束,鼓励投机,造成了市场高成交、低交割,以及欺诈行为等问题的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大宗商品交易在政府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导致近年来大量交易投资者纷纷离场。  发展的一些建议  编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推进市场向规模优质化发展。由有关商务部门负责编制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各类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明确交易场所的品种结构,加快推进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规划建设和培育。对现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提升整合,优化股东结构,完善交易系统,打造上规模、高标准交易平台,做大市场交易量;对拟新申请设立市场的企业,引导其通过收购、兼并、入股等形式盘活现有空壳市场,控制市场数量、提高市场质量、扩大市场规模,使全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质控量。  制定现货交易所监管办法,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现货交易所监管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市场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规范市场的交易对象、方式和行为。建立完善市场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借鉴期货市场管理模式,对市场的交易运行实施全程监督。建立市场风险防控基金制度,督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规范经营的同时,按市场交易额固定比例提取风险防控基金,存入固定账户,用于防控市场风险。  利用“互联网+”思维,变革运营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技术实时接入银行监管、仓储监管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流程将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虚拟与实体合一,极大促进大宗商品的流通,促进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提升贸易的整体效率。特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连接一切和智能化的根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能运用大数据准确判断行业状况,精准定位客户群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据此再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设置自身市场定位,创新交易和交收模式。如此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业务和服务竞争的同质化,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有利于改变我国当前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较为混乱的现状。  发展的必要性  建立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需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现货市场发展演进的真实需求,在其向商品期货及金融市场向上延伸的同时,也提升了底层商品现货生产、流通及其市场的质量,为商品现货生产、流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供需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物流成本、扩大营销范围、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规避信用风险、管理价格风险的工具。并在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市场,形成一个相对权威、公正、合理的商品现货市场价格体系,为对接商品期货与现货市场,搭建了一座稳固而可靠的桥梁。由此,使得一套现代商品市场体系架构,得以清晰地展现出来。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国际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采用集群模式,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可在更广的范围上建立集群平台,进行更流畅、更高效的信息共享、集成,从而实现更专业的分工协作,集中整合上、中、下游相互依存和互动的产业链条,有效约束假冒伪劣、恶性竞争等现象,促进联合创新、塑造区域品牌、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基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建设,来建立一系列的包括第三方仓储物流、第三方金融和第三方信用、标准等第三方市场服务体系,以推动包括商品现货、期货在内的整个商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并在其自身的服务集成、产业升级的同时,从更广阔的商品、资本及金融市场等领域,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及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  目前,建设“一带一路”,为大宗商品物流和电子交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将极大促进国内沿线大宗商品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飞速发展,为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文/互联网专家和观察家郭涛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条:七台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