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分析:跨境电子商务是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利润的最佳契机

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3.1万亿人民币,占进出口总额的12.1%,而5年前只有4.6%;到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达到6.5万亿人民币,占进出口总值达到16.9%。这个期间年均增速超过30%,可谓势头迅猛。  除了给社会带来利润和股价的增长以外,从宏观角度看跨境电子商务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是否只是国内电子商务向外的一个简单延伸?对于国民经济转型和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有多大的影响?几年来我们对电子商务的探讨已经有了很多,跨境电子商务当然具有这些共性,在此无需赘述。但对其个性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宏观层面的特殊性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此管中窥豹,与诸君做一番探讨:  一、跨境电子商务是打破国外渠道垄断、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利润的最佳契机。  从2010年开始,中国以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但中国的制造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大而不强”,产值高但利润大多被截留在国外,许多国内制造商陷入干的多赚的少、只能勉强生存的尴尬境地。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进出口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但这种状况也并没有改变,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低迷和保护主义的抬头,这种状况更加严峻,2013年商务部组织的一次重点出口企业调查,1000多家企业的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3%,其中26.8%的企业出现出口亏损。这样的出口贸易说是赚的中国人的血汗钱一点都不为过。除了汇率和国内成本的影响以及品牌、设计、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约以外,渠道一直把握在别人手里是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说来消费品的出口贸易包括六个环节:A生产商、B出口商、C进口商、D批发商、E零售商、F用户(其中自营出口商则合并了AB两个环节),从单品计算绝大部分利润沉淀在D到F的阶段。在传统销售行业中一向是“渠道为王”,国内外都是如此,十几年前国美、苏宁就以他们遍布全国的上千家店面胁迫各家电器厂商在价格、供货等方面不停地让步,因为在传统商业中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掌握了消费者,这是所有制造业厂商绕不过去的一道高坎。  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加入WTO时国内渠道商的实力和水平确实与国外大的商家不在一个档次,加上那时的国内市场机遇遍地,国内的商业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走向海外与人一较高低。但国外的大商家们却纷纷抓住了这个机遇,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等在国内的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中国的制造企业虽然把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占领了市场但并没有占领最终的用户,国内各厂商不仅互相压价,还要时刻提防一些劳动力更低廉地区像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逆势竞争,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电子商务的特点是贸易扁平化,绕过传统的渠道商,可以把产品直接送到最终的用户面前。在国内是绕过了沃尔玛、家乐福等这些大小商场和批发商,在国外也是如此,中国制造厂商如果抓住这次机遇,把中国的产品直接送到国外的千家万户,在打破了渠道制约的同时也得到了利润再分配的权利,这是关系到中国制造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维护世界贸易公平的必要。当然,在我们走出去的时候别人也在走进来,动一动鼠标,意大利的时装、法国的红酒和美日的电子产品就都送到了家门口,国内厂商除了再上一层楼也是别无它途,至于谁能做的更好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比拼。  二、跨境电子商务对服务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可以帮助国内服务企业走向世界,减少中国日益扩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形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今天,服务业已占到世界经济比重接近70%。我国的服务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自1995年至今,服务贸易却连续20年保持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更为显著,从2007年的76亿美元,到今年1-7月份达到了736.5亿美元,与去年32.1%的增幅相比,商务部的说法是“逆差增幅呈现大幅收窄趋势”。相比于货物贸易的大幅顺差,服务贸易的长期逆差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详尽的分析有很多这里不加累述。其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原因,包括前文提到的渠道商、运输、金融、咨询、信息等等,都与货物贸易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发展史都是以工业化的产品开路,服务贸易跟进最后占领海外市场,但到发展中国家崛起时,虽然可以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加工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也能够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但各国服务业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劣势无法靠资源和人工数量来弥补,大都只能在本土发展,国际市场上还是发达国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以中国为例,2013年中国国内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6.1%,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支柱,货物进出口总额首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出口虽然2013年升至全球第五位,也只占世界服务出口的4.55%。  这种局面其实并不意外,早在加入WTO以前我们就已经预料到服务贸易将是我们的软肋,而且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仅给货物贸易带来巨大的商机,也带动了零售业、运输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所有相关产业的重新洗牌,这种洗牌作用才刚刚开始,国内、国外大体相似。这个机会对中国人来说只能用幸运两个字才能形容,13年过去了,国内的服务产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服务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和国际巨头一较长短的实力,并且国内的竞争压力日益巨大,他们也有急需开拓海外市场的欲望。跨境电子商务逼着中国的服务贸易走出国门,服务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解决了货物贸易在海外水土不服、受人制肘的难题,货要有船出海、船也要载货才能起航,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然,服务贸易特别是金融领域还有一些体制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但并非不可克服,能否抓住机遇通过政策、金融、监管等手段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形成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民币国际化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跨境电子商务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力催化剂。  有人说“电子支付是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支付手段对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电商等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的电子支付及相关金融产品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正趋于成熟,在这方面中国应该说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国外的商务往来还主要依靠个人信用卡、信用证、汇票等传统支付工具,但不论是新技术还是老办法,跨境电子商务都对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WIFT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主要支付货币中排名仍处第七位,占有全球付款率的1.64%。人民币作为本币,直接用于国际结算不仅减少了一次汇兑成本,监管政策也相对宽松,国内的电商使用起来当然得心应手,这个道理谁都懂,关键是看今后几年人民笔的国际化速度能否与跨境电商的进展同步。  人民币作为国际化货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在人民币“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我国就选择了与实体经济最密切相关的货物贸易为起点,推进人民币的全球流通,之后融资、担保、投资产品等金融业务紧随其后。今年9月12日,英国政府计划在未来数周或数月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其发行收入将作为英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归根结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是由它的使用量决定的。“十一”前央行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表达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CIPS)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会落户上海,但具体日期并没有公布。人民币这艘大船要出海,正赶上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这次大潮,可以说是正逢其时。  跨境电子商务的碎片化模式对人民币这种新兴的国际货币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一些国内已经成熟的应用将其国际化之后推到境外,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不仅是中国,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法规和监管相对于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都是滞后的,特别在电子支付领域给各种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抓住市场、服务渠道和客户群体等几个要素,积极下一盘中国货币金融走向世界的大棋。有人说美元造就了美国,人民币现在还不可能复制这样的神话,但至少要有一个与中国经济总量相称的地位,这从政治上说也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  四、电子商务竞争的最终形式是平台的竞争,应该把中国电子商务平台走出国门占据世界跨国贸易的一席之地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  其一,电子商务平台的淘汰速度之快、竞争之残酷远远超过传统商业。国内上百万家电子商务网站,真正做强的综合类电商不过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数家,国际上是亚马逊、沃尔玛、奥托、ebay等几个巨头。一些优秀的垂直类网站和自营网站,也只能生存在相对局限的空间内,一方面很难参与到大市场中的竞争,另一方面市值上亿的电商公司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造就、也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消亡。当年马云面临媒体关于阿里巴巴垄断的指控,回答说“互联网空间非常大,小公司不会因为有大公司的存在而活不下去”。这句话很严谨,同处一个空间里小公司活下去是可能的,活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其二,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正在互相融合。与过去认为电子商务会淘汰传统商务不同,电子商务平台正在向线下延伸,比如京东、一号店等都在开设实体卖场;传统零售商则纷纷向线上转型,如苏宁国美等;更有一些另辟蹊径,用互联网模式经营传统商品一样取得成功,其代表企业如小米手机等等。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会更加多样化,传统商务会逐步网络化,这种融合和撞击是新生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国际贸易由于汇率、运输、文化、法律和税收等方面的原因降低了融合的速度,但这种大的趋势已不可改变。  其三,电商网站进口出口都可以赚钱,但对于国家层面二者却决然不同。我对所谓零售电子商务的理解一向就是“把中间商的钱一分为二,一半让利给消费者一半留给生产者”,这个认识马上会有专家指出太肤浅,说电子商务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就业、还有C2B和O2O等等。但不管有多少新概念既然出口电商是赚了国外中间商的钱,那么进口打击的就是国内中间商。再考虑到国外商品直销对国内产业的冲击,特别是我们国内一些已经产生信用危机的产业如婴儿食品、奶制品等,他们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你可以说这些行业是自作自受,但难道以后中国的孩子都要叼着美国的奶嘴喝着新西兰的奶粉才能长大?这已经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跨境电子商务是把双刃剑,过去传统进出口贸易遇到的问题在今天一样都不会少。  大家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全球的电子商务经过高速的发展期,将进入一个成熟期,按照互联网上“赢家通吃”的竞争规则绝大部分商业份额会逐渐集中到几个成功的电商平台手中,他们的触手从线上到物流、从支付手段到金融衍生品、从遍布世界的实体体验店到普通人的千家万户,这些平台没有确切的国界也没有确切的行业分类。除非有颠覆性的技术出现,其他商业体无论以传统方式还是网络方式都很难撼动他们的统治地位。谁掌握了这些平台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咽喉。普通生产企业与这些平台之间的关系就是现在几百万淘宝店主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关系,看似自由的选择实际上根本无从选择,无论走多远、做多大最后都是在别人的院子里。  中国这个制造业的大国,将来或者独步天下、或者受制于人,很大程度决定于我们能否占据国际电商平台这个制高点。特别是在消费零售领域,随着世界各国监管法规的理顺和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跟进,本国电商和境外电商的差别会日益模糊,电子商务“零距离”的特性更加突出,消费者在家购买境内商品和境外商品将一样轻松。事实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阿里巴巴推出Aliexpress、京东正在海外建仓,而亚马逊等境外电商早已进入国内,只差解决掉海关监管等一些政策层面的问题境外商品就可以汹涌而入。如同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纷纷抢占殖民地,电子商务时代的全球性竞争会比那个时代更加激烈、更加没有死角和回旋的余地,一旦出局就不知下一次的对局何时才能再来。400年前,中华帝国错过了第一次驰骋世界的机遇,这一回呢,你能说虚拟世界的争斗不会最终决定现实世界的成败?  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倒逼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加快中国行政执法领域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跨境电子商务依托于开放的网络平台,网络交易之间存在资金转移快捷、操作人员身份隐蔽、操作地点不确定等特点。这确实给政府的监管出了一连串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贸易安全的问题,主要包括走私违法风险的不可控、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加大、洗钱逃汇风险、国家安全问题如反恐等等。一个是贸易便利化问题,主要包括海关“自用合理数量”的悖论、小额贸易的出口退税和检验检疫、电子单证的效力认证、各地试点城市的监管差异、快递业务的外汇结算问题等等。这些涉及到海关、商检、银行、税务、港务等诸多口岸部门,几年来无论跨境电子商务的从业者还是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在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因此才有了当前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局面,但许多问题需要顶层设计的沟通与变革,无论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实际操作上跨境电子商务的复杂程度都远远高于国内的电子商务,这些不是单靠基层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解决的。  跨境电子商务与国内电子商务相比虽然现在所占的份额不大,但其深远意义不可小觑,如果说国内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主要是量的推进,则跨境电子商务就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一点必须引起国家决策层的足够关注。去年底,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电子商务法起草组,首次划定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时间表”,其中跨境电子商务部分交商务部会同海关共同完成,因此2014年被称为电子商务的立法元年,预计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能够正式出台。这期间一些制肘的部门规章也必须同步修改,共同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松绑。在这次立法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考虑到法律法规对未来事物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再辅助以行政、金融、市场等手段,就能够让跨境电子商务向有利于国家长久利益的方向发展,共同抓住这一次历史的机遇,让中国的崛起走向世界。(来源:德客隆)

上一条:【财报数据】2016上半年钢之家营收1.04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