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杭州率先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 跨境电子交易一年猛增百倍

杭州去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 4 .6 4亿美元,相比2 0 14年的不足2000万美元,一年间急剧增长。这得益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政策红利。  去年3月,杭州获得了全国首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牌照。一年来,试验区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不少跨境电商实现销售额翻番,迅速占领海外市场。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将先行试点的杭州经验向更大范围推广。  “不可能的生意变成可能”  一家主打卖女装的跨境电商,搬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销售额从1亿人民币猛增至1亿美元,今年预计达3亿美元,3年实现“三级跳”。  “试验区推出的政策,让原来不可能做的生意变成可能”,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珩告诉南都记者,去年执御卖出了1000万件商品,95%的销售额来自中东地区,已成为当地最具竞争力的电商之一。  外贸企业试水电子商务,首当其冲的是通关难题。高效通关是杭州综合试验区推出的一项制度红利。  执御每天卖上万件商品,如果走传统的报关方式一一查验通行,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而对于跨境电商,效率至关重要。  试验区改革报关方式,不仅可以“清单核放、汇总申报”,还推出“单一窗口”受理。凭借一次报关和便捷的物流,执御实现了向消费者承诺的一周内送货上门,一条裙子从西子湖畔卖到沙特阿拉伯,快则只需3-4天。  王珩提到,从之前的接订单、做代工到直接把商品卖给海外消费者,“利润增长了10倍”。这一“互联网外贸”的模式,为不少陷入经营困境的外贸企业提供了转型路径。  在综试区内,执御并非一枝独秀。同样做服装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杭州子不语贸易公司,过去3年销售额实现了3000万元、2亿元、4亿元的三级跳,今年出口额预计将再度翻番。  在全国率先吃螃蟹一年来,杭州综试区的整体成绩单十分打眼:去年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4年的不足2000万美元增至34 .64亿美元,其中出口22.73亿美元,进口11.91亿美元。今年1-6月,杭州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出口26 .8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2.25%。  报关快捷还将打造“虚拟口岸”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杭州市市长张鸿铭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按照一般贸易流程设计的海关、税务、商检、金融等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跨境电商多品种、小批次、频繁交易的新特征。  为解决“部门多头管理”、“企业多头申报”等难题,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立了“单一窗口”平台,实现“关”、“税”、“汇”、“检”、“商”、“物”、“融”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障部部长马力骏向南都记者介绍,该窗口目前已完成所有硬件平台的搭建,以及与海关、国检、国税、公安、工商等监管部门的联调对接和上线测试,B 2C和B2B政务服务都已上线运行。  该平台搭建后,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累计传输的B2C出口申报小包超过7771万票,交易额超过34.3亿元;传输的B2C个人小包进口申报超过3094万票,交易额超过55.4亿元。此外,综试区还制定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商B2B认定标准和申报流程。  目前4748家电商和平台企业已在“单一窗口”备案,通过一次申报就可以完成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众多申报流程,并降低了通关单证审核比例和查验率,其中审核比例从100%降至5%。  试点改革后,原申报地为宁波、上海等地的14个申报现场,均可在杭州申报,并从上海外港、上海洋山港、北仑港、梅山港等口岸出境,最快5到10分钟即可完成。下一步,综试区还将探索打造基于数据化的“虚拟口岸”。  “吃螃蟹”闯出55项创新政策  除报关制度外,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还在检验检疫、退税管理、外汇结算等方面推出诸多改革举措,释放了政策红利,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  一年多来,综试区初步建成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子商务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等六大体系,以及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两大平台等适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两批86条制度创新清单,提出55项创新政策。  比如浙江省和杭州市检验检疫局出台支持综试区发展的16条政策,确立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支持综试区生鲜、水果、肉类指定口岸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推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的8条新政,重点支持综试区跨境B 2B发展;省市国税局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实行一定条件下的“无票免税”政策;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建立“网上消费纠纷仲裁庭”;杭州市质监局发起成立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  马力骏提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去年10月再次到杭州综试区视察调研时,对综试区给予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评价。  他介绍,去年以来,综试区开展了两轮跨境电商B 2B专项行动,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创品牌”,为企业重构生产链、价值链、供应链,确立300家市级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和政策倾斜,出台了跨境电商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综试区推动了杭州近三分之二、超过4500家外贸企业上线经营。  目前,杭州综试区已有下城、下沙、空港、临安、江干、萧山、余杭、富阳、建德、拱墅、西湖、邮政速递等12个线下产业园,面积30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634家,还有675家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落户杭州,其中龙头企业163家。  综试区“杭州模式”走向全国  今年1月,国务院提出,将先行试点的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初步探索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围推广,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合肥市、郑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大连市、宁波市、青岛市、深圳市、苏州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  这意味着,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的“杭州模式”将逐渐走向全国。  在外贸增幅放缓、下行压力增大,很多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可谓是逆势增长。  杭州市委常委、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佟桂莉在今年杭州云栖小镇召开的全球B2B生态峰会上提出,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赋能中小企业,能真正实现外贸的转型升级。  佟桂莉指出,市场订单不足、利润空间变小、价值链低端成为当前外贸发展的三大难题,“互联网外贸”不仅能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使外贸链更加扁平化,直达客户终端,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解决利润下降问题,还有利于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摆脱代工和价值链低端的困境,实现“互联网跨境贸易中国制造”的商业模式。  但不久前发布的杭州综试区跨境电商指数和白皮书显示,当前杭州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略有回落,服务型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存在较大难度,既懂外贸又懂电商的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紧缺。  对此,马力骏表示,《杭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将成立首批跨境电商就业创业导师团,推动高校成立跨境电商学院和创业学院,并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研究院,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模式”  六大体系  信息共享体系  建立多位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合作机制和共享平台,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跨境电子商务“三流合一”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金融企业、平台企业、外综服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为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智能物流体系  利用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互智能信息、仓储网络、运营服务等系统,实现物流供应链全程可验可测可控,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功能齐全的跨境物流分拨配送和运营服务体系。  电商信用体系  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一库三系统”,记录和积累企业基础数据,建立监管部门的信用认证体系和信用服务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实现跨境电子商务数据的交换汇聚;发布“跨境电子商务指数”,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方法。  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风险信息采集、评估分析、预警处置、复查完善机制,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全流程的专业风险分析,为政府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决策辅助和服务保障。  两大平台  线上“单一窗口”平台  以“一点接入”为原则,建立数据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提供物流、金融等供应链商务服务。  线下“综合园区”平台  采取“一区多园”的布局方式,建设综合试验区线下“综合园区”平台,通过集聚各类资源和服务,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上一条:浅析: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