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浅析:B2B在赚快钱中沉沦 模式过时了?

在电商这个圈子也算混了有七八年的光景,与B2B结缘最深,一毕业就进入B2B,之后在电商媒体做一阵子,这期间也接触了好些其它的电商业态,最终还是回到B2B,并亲自操刀上阵。  在外面看,写写评论,和挽起袖子自己做,是两回事情。近来,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是,很多平台之所以没做好,往往都是因为太着急,节奏没把握好,在基础没打牢的情况下就急着赚钱。  说到基础,最核心的当然是整个平台的用户的质量、信用体系——信用体系B2B最大的交易成本是信用。  一、重回巅峰?  在大多数人眼里,B2B已经是处理下滑状态,或者至少说跑得比B2C等慢好些。这个行业里最具有代表性的竞争者——阿里巴巴,也已从香港退市,而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等上市公司的表现也一直不温不火。  B2B之所以是目前这个停滞的状态,原因无它,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因为着急赚钱而导致信用体系,这个平台中最核心的基础未打牢的问题。其实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能把它较好的解决。  今年四月份,参加亿邦电商大会,会上卫哲做为一个过来人,跳出B2B,以旁观者的身份做了一个关于“B2B如何重回巅峰”(dwz.cn/a8cT2)的分享,这里面讲了很多内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究竟B2B何时可以“重回巅峰”,卫哲给出的答案明确而响亮:等到85后当权(2015年以后?);2)什么是妨碍B2B转型和前进的最大阻力?卫哲特别强调了“信用成本”。  对于卫哲的观点,我基本认同,但不太同意"重回巅峰的说法",我倒是觉得,B2B实际上还从未真正成功过。B2B的核心在于信用问题,在信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B2B不可能取得成功。  二、信用缺失,致使B2B处于停滞状态  信用是交易活动的基石,很难想象在一个缺乏信用的环节中,整个商业活动如何进行。而在互联网,你甚至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一条狗,相对传统领域,互联网天生存在一些信用短板。在互联网上,B2B最大的交易成本正是信用。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一篇使用过阿里B2B平台的老网商写的一篇文章(url.cn/Fk4ASy),文章提到阿里B2B平台信用的问题,更进一步讲,则是平台上供应商的整体质量问题。  文中提到,很多时候,阿里巴巴为了追求销售额,发展了很多还没有准备好的会员,其中免不了有很多外贸SOHO或夫妻店,当然,还有部分骗子(卫哲还为此引咎辞职)。  而老外对于平台的感受,作者提到,“我在美国和客户谈到阿里巴巴的时候,他们的问题让我发笑:clark,你能告诉我谁是真正的工厂吗?他们都说自己是工厂,但是后来证明都不是。”  总体说来,做为一个采购商,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去沟通,鉴别,并最终影响整个交易。  这样的平台,它如何能走得更远?但即便如此,在退市时,它也有200亿左右的市值。  三、赚快钱使得信用缺失  对于上述问题,我想阿里巴巴等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遗留问题;2)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问题;3)缺乏必要的机制。  3.1历史遗留问题  从我们整个B2B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最初做进来的这批客户恐怕就是贸易商为主,因为贸易商最早接触互联网,推广意识也最强,最愿意付钱做推广。所以,对于大多数B2B平台而言,首先做进来的,肯定是以贸易商为主,而问题就出现在这个地方。  A)关于信用,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准入门槛”问题,只让“好人”进来,那么这个平台基本不会太大的信用问题。电商的目的本来应该是尽量的缩短中间环节,从采购商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更加愿意直接找到工厂,而不是贸易商。贸易商一多(这里面甚至还有部分骗子),自然会把整个平台的质量拉低。而贸易商这个群体,其整体信用状况天生的就比工厂要差。工厂至少还有个厂房在,而贸易商,为数不少的,会是皮包公司。对于贸易商这个群体,你几乎很难去核实其信用状况。一个以贸易商为主的平台,就好比一栋把地基打在沙子上的大厦一样,你很难指望它能建得太高。  B)劣币驱逐良币。B2B平台的生态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这么一个生态。在B2B平台上,工厂在与贸易商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为从通过平台获利的情况来看,贸易商通过平台获利水平是要大于,甚至远远大于工厂的。原因有很多,大致说来就比如:a)以阿里为例,阿里巴巴的整个产品设计有问题,不限制可发布产品的数量,这更有利于贸易商,我们发现贸易商发布的产品数量要远远大于工厂发布的产品数量,从总体来看,产品数量越多,其推广效果往往就更好。当然,不限制产品发布数量还有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垃圾信息泛滥,整个平台的质量被拉低,当然,这是题外话。b)贸易商的沟通能力,反应能力普遍比工厂要强。  C)路径依赖。一个平台的定位一旦形成,那么你就很难去改变它在你用户中的形象,要想改变,那要付出的代价将会相当大。宁愿去建一个新的,也不愿意在一个老的基础上改。  3.2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问题  相信上述这些问题,大家都应该会意识到,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去改变呢。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问题。  最典型的,比如说,阿里中文版曾经的“个人版诚信通”,想想看,一个连营业执照都不愿意去办的,这样的客户质量能好到什么地方去。  而外贸版,可以再举一个更近一点的例子,前段时间,和阿里的一个中层管理人员交流,这中间也谈到阿里巴巴的供应商拓展问题,他认为当初阿里巴巴把价格从5万降到到19800是最大的失误,此举虽然从短期上抢占了部分被竞争对手占据的份额,但也让太多低质量的供应商进入平台,把整个平台的质量拉低,造成的后遗症,至今也未能完全消除,卫哲的确应该为此负责。  交流中,我原以为既然阿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想必会痛定思痛,对此问题狠下杀手。但,当我听到其有时候为了提升单个客户的消费额度,而让一个客户开它十几个账号的时候(我想,这个肯定不是采购商希望看到的),我心里也只能笑笑而已,在利益面前,更准确的讲短期利益面前,没有几个人能免俗。  3.3必要的机制设计问题  好的机制,让坏人不敢作恶,坏的机制,则让好人变坏。  关于机制,以销售为例,以拓展供应商为例:为了销售业绩,从销售人员的意愿来看,他们自然是什么样的客户好做,做什么,有时候甚至铤而走险,把部分不该做进来的客户做进来。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这样设计:A)只让优质工厂进来,屏蔽贸易商及小作坊性质的工厂;2)销售策略上,有更合理的提成制度,更优质的供应商,给与销售人员更高的提成;3)制定精细化的品类发展计划,品类不同,制度不同。  当然上述只是关于销售的一个例子而已。  四、会员+广告过时了么?  最后,也看到过很多人对未来模式、趋势的判断,认为未来的趋势是要能在线交易,有交易才有未来,会员+广告已经过时。我倒是觉得,电子商务是三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基础。只有信息流做的足够好的情况下,后面的两个流才能流动起来。  B2B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为了尽快赚钱,从而导致基础没打牢,信用缺失,信息流没做好,这种情况下还能指望他有什么未来呢? (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余德光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条:成都将建全国电商西大门 重点鼓励发展跨境B2B出口业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