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认输卖掉1号店,京东为何400亿当接盘侠?
2017-07-27 155
昨天下午,据业内很多微信群内都在疯传一条消息,沃尔玛400多亿卖掉了1号店,接盘侠是京东!
当然,这种投资买卖的事情在没有官方正式发文前,可以向外界做任何的辩解。我们不用去纠结这样的消息什么时候去坐实。但至少有几个问题,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被沃尔玛为什么要卖掉1号店。
沃尔玛从2011年开始染指1号店,到15年收购剩余股权绝对控股,期间不断曝出沃尔玛与1号店运营理念不一致、员工排队离职、出创始人出走等消息,到了今天曝出卖掉,沃尔玛对1号店的整合宣告彻底失败!
美国消费市场的疲软,激发了沃尔玛在中国的野心。只不过,1号店交出的成绩并不能让他满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拖垮了沃尔玛整体的业绩。卖掉可能已是最好的结果。
1号店与沃尔玛的前世今生
1号店创立于2008年,定位于B2C模式的网上超市,主营日化、食品、快销等品类。2008年1号店销售额为417万元,第二年该数字就翻了11倍,增长到4600万元,到2011年的时候1号店的销售额达到了27.2亿元,成为中国排名前十的电商品牌。
在销售业绩增长的同时,1号店还引入了更多资本的加入。2010年5月,中国平安集团出资8000万元收购1号店8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平安整合1号店未果后,逐步将1号店控股权转让给了沃尔玛。2011年5月,沃尔玛首次染指1号店,当时占股17.7%;2012年8月,中国商务部批准沃尔玛对1号店的控股增至51.3%,至此这个美国超市巨头成为1号店最大股东。而在此过程中,包括于刚和刘峻岭在内的1号店管理层及其员工股份被严重稀释,所占股份仅剩下11.8%。
据《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上半年十强榜单》的数据显示,1号店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截至2015年6月,1号店市场份额排名第六位,仅为1.5%左右。1号店在几年的时间内被苏宁易购等迅速超越。
沃尔玛入股后,对于1号店的发展规划和创始团队之间始终有出入:一、沃尔玛重视中国的线下市场;二、相比门店,沃尔玛更加重视集群效应的商业地产模式;三、该模式下,网上商城将是最好的O2O联动模块。
在这些布局里,1号店更多的是一个参与者,但不是主角。沃尔玛通过1号店更多的是摸索通过互联网触达中国消费者的路径,以及供应链线上线下磨合的方式。
而这也为于刚和刘峻岭的出局埋下了伏笔。大股东急着将一号店沃尔玛化,创始人的股权一再被稀释,原本创业团队的气氛逐渐消失,这直接导致了于刚和刘峻岭出走。
1号店一直尝试向综合性电商平台转变,但最终效果也不尽人意,电商市场大局已定。1号店自身品类的扩充并没有获得沃尔玛的支持,沃尔玛对线上和线下的平衡策略做得很到位,坚决不让线上的1号店影响到自己线下业务的推进。
1号店正逐步退化为“上海店”,其市场范围一直在收缩,全国范围的影响力日渐减弱。而没有空间制约的B2C电商业态是很难“守住”的,不可能像实体店那样,存在空间缓冲带,要考虑商业选址、店长培训、供应链等一系列长周期工作。
无论“北伐”,还是“打过长江去”,都不可能绕开上海,所以一号店“守土”成本会很高。
二是,市场格局固化。目前看,实体零售商自建平台做B2C电商业务基本都处于亏损,也都在纷纷转型O2O方式做电商业务。整个B2C市场,形成了阿里系、京东平台的两家“赢者通吃”局面。流量成本很高导致切入这个市场的机会已逐步散失了。
三是,市场增速下滑,估值下行。整个中国B2C电商行业的市场增速在下滑,这意味着市场开拓的成本、代价很高,“边缘”B2C平台持续运营所需资金很大,亏损可能扩大。
举个例子,京东富于侵略性的“烧钱”抢占市场的行为,发生于3C、家电市场自然增长空间好的时候。看这几年苏宁的销售体量,去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其实没多大变动,没增长什么,也没减少什么,还是那一块市场,只不过市场的增量空间主要被京东“拿走了”。扩张、“烧钱”发生于自然增长“红利期”的成本更低、成功概率更高。
市场增速下滑也意味着行业估值的下行压力增大。就在一年前,要收购一家垂直类B2C平台,这个平台运营方开口就会要2倍PS(市销率)估值以上,否则免谈。而现在,若还是这样说,那就真的不要谈了。
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太快,1号店早前看起来还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现在“砸手里”的风险却在大幅增加。卖掉,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新任中国执行官Dirk能否拯救业绩低迷的沃尔玛?
4年调整期后(高福澜加柯俊贤任期),沃尔玛中国迎来了新任领导人,Dirk Van Den Berghe(以下简称Dirk)将于8月22日正式上任中国。
从沃尔玛官方的介绍看,“他曾在食品零售商——比利时德尔海兹集团供职15年,并帮助加拿大沃尔玛巩固了食品业务,以及强化了尤为成功的非食品运营。”
所以,他看起来像是一位“全能冠军”。
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虽然表面看销售额有所增长,但市场份额从2009年开始持续下滑至4个多点。主要竞争对手大润发的销售额、开店数、市场份额等多项指标将其全面压倒,永辉、步步高等后起之秀亦步步紧逼。
市场形势对于沃尔玛极不乐观,甚至连小弟级别的永辉都喊出了要替代沃尔玛进入行业三甲。原本预期到2016年要开出480家门店的目标更遥不可及,柯俊贤在2015年减少关店数量,卖场下沉三四线以及山姆店开始发威,然并卵。
沃尔玛要打好翻身仗,在巩固完北美的基本地盘后,必须发力中国市场,欧洲市场和南美市场短期基本回天乏力。要破局中国市场必然要有大将出马,因此,在加拿大大开杀戒的Dirk成为首选。柯俊贤在完成收回华润手上的沃尔玛股份以及卖掉1号店后,则顺水推舟去回炉拯救更不景气的英国市场。
中国市场已经由区域交锋走向全国争霸的格局,各地有望称雄的企业都在伺机扩张,市场集中度不断加强。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供应链建设成为作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各地的物流配送中心、冷链建设等军备竞赛也不断升级。沃尔玛中国原有的一些优势早已不在,再造沃尔玛中国,重新西化加强攻击力势在必行。
当Dirk空降亚洲亲自指挥作战,使得整个亚洲零售局势变得不稳定,战火硝烟开始笼罩。在Dirk到任前,伴随着山姆会员店加速扩张等吹风会突然开始在媒体界集中出现,新一轮军备竞赛又将拉开序幕。
京东为什么接手1号店?
紫藤园张陈勇点评:京东400亿收购一号店,如果是真的,我觉得对于沃尔玛而言是甩掉包袱,原因如下:
1、一号店的业绩13年是115亿,之后没有对外公布,据说13年前的业绩依靠平安内部采购和平安送购物卡给客户,平安把一号店卖给沃尔玛后,内采支持降低,业绩实在不好对外公布。
2、沃尔玛线上业务在美国仅次与亚马逊,但一号店在国内排名已经跌出前5,看不到逆袭的希望。
3、网上超市这个定位本身也有问题,据说天猫超市15年销售100亿,亏损10亿,配送包装成本实在太高。定位网上超市的一号店也面临同样问题。
4、沃尔玛中国换帅,经营思路转换,新官上任,没有必要背前任的包袱,还是卖掉干脆。
笔者认为京东400亿收购一号店不太划算,对于京东的意义应该有这几条:
1、天猫超市给京东的压力太大,天猫超市15年在北京撒钱,抢了京东不少客户,自营快消品虽然亏损,但发展新客,提升复购效果还是很明显。
2、一号店的大部分销售额来自上海,上海用户多,订单密度高,如果京东收购一号店,那么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会显著提高。
3、京东一直不重视超市,15年并没有超市频道,受到天猫超市伏击后才开设了京东超市频道,京东超市仍然属于消费品事业部,在京东内部地位不高。但最近京东超市已经开始独立对外发声,收购一号店可以看成京东重视超市频道的战略转变,这有点手忙脚乱的意味。
3C、服装等品类已经被证明适合线上销售,网上超市做为大平台的吸客器还好,独立生存太艰难。最近2年京东到家、多点等想依靠近距离快速配送实现快消品线上销售,但各种尝试还是基本失败,对于快消品到底如何与线上结合,目前看还有2条路:
1、听说盒马鲜生单店每天线上超过1000单,客单价40元,毛利率30%,每单配送成本5元,如果这数据是真的,那么这个模式绝对值得快速复制发展。
2、别搞送货上门了,把社区超市变成线上平台的引流器,用APP把线上平台、社区商家联盟、超市三者紧密结合,融合互促,叠加高频,构建社区O2O综合平台。想了解这个模式的读者可搜看“零售O2O居然能吃掉淘宝京东”一文。
网友何磊:京东最近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第二季度的财报,同比亏损非但没有收窄,反而加大!极重的自建物流模式,多年连续亏损的让资本市场担忧!从京东营收来看,传统强项的3c领域增速放缓,海外购,消费品领域做的差强人意,这个时候收购一号店无疑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一号店定位网上超市,靠高频的快消品起家,客单价不高,无法摊薄高昂的流量成本,而京东的主营3c业务却是低频、高客单价,对京东来说,最好的提升客户复购的品类无疑是快消品,京东超市联手一号店,无疑可以占据高频的线上快消品大半份额,对京东现有业务也有叠加效应!
网友若水:徐新在前不久一场会议上说,生鲜电商是最后的堡垒。京东在城区的占有率已经很具优势,现在往农村地区扩充,而农村电商仅做工业品下行未必干得过淘宝。一号店是个好平台,可以直接嫁接农产品上行。这倒是突破口,也是政府最需要的。
从品类上来说,京东在3C数码百货等品类已经很成熟了,但生鲜一直是他的短板,京东长项的分仓+自建物流对于生鲜却并不适合,一号店在生鲜领域有极强的行业地位,一号店的特产中国比淘宝的特色中国落地多了,是目前国内垂直电商平台原产地概念玩的不错的。
-
不插电做酸奶,新西兰易极优easiyo酸奶机体验
酸奶是个好东西,益生菌能够保障身体健康,是不少白领、学生的心头好。据说每个成人每日可以摄入500ml的酸奶量,但是超市里好一点的酸奶,250ml的都不少于八九元,每天的消耗起码一二十元了,月消费不低于五六百元呢,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笔不少的支出。况且,市面上买的酸奶一般都添加了防腐剂,还要经过各种渠道运输,营养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我和老公都是酸奶狂人,一天少说也得消耗500ml左右的酸奶。我们为了省点钱,就买了酸奶机来做。但是市面上流行的酸奶机一般都是要插电的,天热的时候需要八九个小时,冬天十二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成,比较耗电。而且常规的酸奶做法,是用酵母粉兑在牛奶里,要先买好牛奶、酵母粉,过程比较烦人。 前不久在一个酸奶论坛上得知,新西兰有一款易极优酸奶机自配酸奶粉,不必插电,也不需要购买牛奶和酵母粉,就能轻松做酸奶。于是立马网购了一个试试感觉。 酸奶机包装盒是这样的: 一打开盒子,就看到酸奶机了。 接着是主角登场了,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外发酵罐高度大概30厘米多一点,掂量一下大约有一斤半左右,材质是食用级PP的,摸起来感觉滑滑的。 打开盖子,构造比较简单,将内发酵罐取出来后,就看得见红色底座和下面的保温罐了。 看了一下说明书,只要用易极优自家酸奶粉,不插电就可以制作酸奶,特地配了一份老公最爱的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立刻走起! 先在内发酵罐内注入大约25度的温水500ml,将整包酸奶粉倒进去,他家的酸奶粉,质地细腻,颜色柔和。因为是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带点米黄色。他家有几十种不同成分、口味的酸奶粉,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 接着盖上盖子摇匀,再将温水加到1000ml,再次摇匀。 然后在保温罐内加沸水,一定是烧开的沸水哦,因为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益生菌君们才能更活跃,做出的酸奶才更有味道!而且沸水一定要淹没红色底座哦! 最后将内发酵罐放进去,将盖子拧紧,静置8—12小时。 一早上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酸味钻入鼻孔,隐隐约约见到了淡黄色。将内发酵罐取出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 打开内发酵罐的盖子,只见酸奶表层像豆腐块状凝结,轻摇罐子也没有很大流动,比较牢固,看来首次用易极优制作酸奶就比较成功。 先把新鲜的酸奶倒在碗里,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没有吃完的放冰箱里了,常规酸奶乳酸菌活性只能保持两到三天,易极优酸奶却可以保持12天之久,我们大概一两天就能吃完,不会丢失多少营养。
-
冬靴穿久了脚臭怎么办? - 新西兰GRAN'S鞋子除味杀菌粉体验
冬靴是御寒必备神器,像我这种腿脚怕冷的,非得穿上加绒的或是皮毛一体的才觉得暖和。问题在于,加绒加厚的冬靴穿久了脱下来,一股臭味叫人受不了。在各个微信群和QQ群里咨询了一下,好几个朋友同事推荐新西兰的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于是迅速入手了黄色与橙色两款。 GRAN'S创立于新西兰,起源于1982年,已帮助数百万家庭有效改善脚臭、鞋臭问题,目前已销往欧美、澳洲、日韩与亚洲其他各国。据说,在日本已经畅销了50万瓶。 正面图,有老奶奶的头像,据说创始人是承袭了奶奶的去脚臭配方才创建了GRAN'S品牌,这个奶奶很萌宠可爱吧! 至于脚臭是怎么产生的,GRAN'S又是怎么除脚臭的,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人体内汗腺最发达的地方就是脚底,其次才是腋下等地方。脚底有25万个以上的汗腺,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脚臭,汗液中99%以上的主成分是水,固体成分不到1%,主要为氯化钠,其余为氯化钾、尿酸、乳酸、氨、尿素、盐等,一开始其实汗本身并没有太恶心的臭味。但当足部被鞋子长时间包覆,尤其是冬天十几个小时紧密全包裹时,创造了利于细菌与霉菌滋长的湿热环境,加上脚底所产生的坏死角质成为细菌所需营养来源,更加诱使各种菌源大量繁衍,当不同细菌分解汗液中的尿酸、乳酸成分,甚至是皮肤的角质蛋白时,在此分解作用下产出的新陈代谢物,于是阵阵的恶臭味就此发生。 俯视图,老奶奶伸出脚丫脱袜子的样子很调皮吧! 导致脚臭的五大细菌是:Trichophyton白癣菌、Micrococcus球菌、Brevibacterium短杆菌、Bacillus杆菌、Acinetobactium不动杆菌。如果能有效减少它们时,便减少了细菌与汗液分解作用所产生的臭味,自然“脚臭”跟“鞋臭”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侧面图,英文介绍。 而GRAN'S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有效减少这些导致脚臭的细菌。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是由KawaKawa树叶,以及天然植物和矿物所提炼出的成分,而制成的粉末,纯天然,杀菌消毒,去除脚臭,并有助于治愈脚部皮肤。KawaKawa树叶精华是它的主要成分,为新西兰所独有,是原住民毛利人自古用来治愈伤口以及杀菌的植物,对于去除脚臭细菌有独特疗效。 底部图:主要是平台商标。 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中,除了kawakawa树萃取配方、还有天然矿物粉(过氧化锌、滑石粉、明矾),产品通过MSDS(国际材料安全数据评估报告),保证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使用。 打开盒盖,有隔层,隔层上有小舀勺,还有便于揭开的小把手。 打开隔层,除臭粉本尊现身。 舀起一勺,纯白色的粉末比较细腻,没有刺鼻的味道,用手指轻轻摸捏,感觉很细滑,不会伤害皮肤。 黄色的无味,适合男士和对香味过敏人士,专门为男友买的。 橘色的有微微的橙香,适合女性使用,为自己买的。还有蓝色薄荷味的,男女通用,一大家子用比较合适,但我和男友都是追求个性化的人,因此每人一瓶。 我家常用鞋子全家福:大红色贴暖宝宝鞋垫高跟鞋,里外全皮粗跟冬靴,里外全皮男式运动鞋,面纱透气女式运动鞋。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适合任何鞋型,不会影响鞋子的穿着效果。 先从橙色瓶中舀一勺除臭粉,相当于5克,均量倒入红色高跟鞋内。据说每天5克,使用一至两次后,鞋子异味会完全消失,连续7天使用,便可使一双鞋半年不脚臭。因为垫了暖宝宝,比较容易出汗潮湿,正好试一下效果。 宝贝详情页上说,撒了天然矿物质除臭粉的鞋子,可以直接光脚穿,不伤皮肤不伤脚,还能保健脚部。而我向来认为女人光脚穿高跟鞋是最性感的,光脚进去,脚部无异物感,也没有发痒发痛,比原先穿着时更爽洁了。 如果是穿着袜子时,也可以直接穿,因为除臭粉清水即可洗掉,无需担心损坏袜子。但是有脚臭问题的人,建议还是要穿袜子再穿鞋子,可以搭配市面上的机能袜等,若脚上有伤口则不建议直接接触皮肤。 冬靴也撒匀净了。 男友的运动鞋几乎每天都穿,味道比较重,酌情多加了黄色瓶内的除臭粉。 自己的运动鞋,每周只穿一到两次,撒匀净就行了。 撒过除臭粉的鞋子全家福。今天撒过了,明天早上穿时就不需要再撒。 有些孕妇怀孕后脚底流汗脚臭,纯天然的GRAN'S也不会伤到宝宝,可以放心使用。 这是刚才穿过红色高跟鞋的脚脚,只觉得干爽舒服。GRAN'S会长期使用下去吧。
-
你和女神的距离或许只差一只马鞍包 - Martinica湖蓝色头层牛皮马鞍包
网传“你和女神的距离,或许只差一只马鞍包”,最近斜挎的迷你包确实很火,于是开始长草,知道Dior和Burberry都有十分经典款式的马鞍包,但是作为普通工薪员工一枚,价格确实伤不起。在各进口电商比了一下价,最后入手了一款意大利的Martinica湖蓝色头层牛皮马鞍包6065-PMTDM。 Martinica在意大利应该是蛮普通的一个牌子,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营时间也不算太长,所以可以相比于Dior马鞍包二十分之一的价格买入。6065-PMTDM可能是厂家编号,具体啥意思也没弄明白。 先看看街拍效果吧。黑红色的冬日底装,配上湖蓝色马鞍包,在配色上还算抢眼。 然后看看细节。 外包装就不出镜了,内包装是塑料袋,刚收到时觉得包装还是Low了点。 从塑料袋里拿出来后的即视感。第一感觉不是宝贝页里说的湖蓝色,更接近于灰蓝色,有色差。本人更喜欢亮丽的颜色,在冬日看着也能提神,算是失策了。 打开包盖,里面有防尘袋,还有一团用来充实包型的白纸。 放空了的包包,整体上还是比较挺括的。 放在防尘袋上。 装入防尘袋,妥妥滴。 品牌商标正面:蛇形LOGO,品牌名,还有“SINCE1984”、“MADEINITALY”的字样。 反面是型号、款式标示,以及商品条形码。 蛇形LOGO也出现在环扣上。 皮质是品牌方反复强调的优势,连产品名称里都突显了“头层牛皮”。我这种普通消费者当然不是皮质鉴别专家,只能通过“望闻摸量”来体验质感了。 望:纹路比较清晰,质地比较细密,没有杂点,细看起来有细小毛孔,整体看起来还算是真皮质感。 闻:包包基本上没有异味。 摸:手感柔韧,略微带一点点硬的赶脚;厚度比较均匀;用力按下去,会有向心的皱纹;皮质比较紧密,不知道耐不耐磨。 量:掂量一下,虽然只有15x16x5cm的体积,但是净重大概有一斤。 极简接头,不知道结实与否。 极简环扣,如果是方形的可能时尚感更好。 有三个孔眼可以调节肩带长度。大概是按照欧美女性的身高来制作的,本人身高160CM,没有大长腿,即使调节到最短长度,包身直达大腿,整个视线往下拉。迷你包的长度,最好是卡在胯骨处比较好,才能突出身材比例。像我一样娇小的姑娘慎入。 肩带比较厚实,如果再细薄轻巧一点,更能衬托肩部、胸部和腰部曲线,夏天也能拗造型。 扣头做得比较简陋,皮绳扣上后,包盖还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包身贴合得不是很紧密。 手工缝线比较密实,将包包前中后三部分缝合在一起,虽然有文艺感,但是在防水方面绝对有欠缺,水可以透过缝线空隙进入包内,下雨或者是到河边湖边海边水多的地方,佩戴的可能性不大。 底部缝线使包包变得立体,可以单独直立,但也不是100%稳固。 包包内部容积十分有限,一个爱疯,一瓶香水,一个粉饼,一管口红,一串钥匙,就挤满了。个人还是喜欢类似杀手包和铂金包无所不容的秉性,迷你包实用性还是差了点,顶多玩玩搭配拍拍照装装逼。
-
玉米做成的碗也能做辅食? - 韩国vegetable baby辅食研磨器体验
宝宝已经四个月,可以吃辅食了。但是市面上塑料辅食餐具普遍含有BPA,遇高温容易分解出环境激素,对宝宝健康不太好;玻璃或者陶瓷的容易打碎,不小心还会伤到宝宝。前不久有同事说韩国vegetable baby食物研磨器套装是由玉米制成的,她家小孩吃的辅食都是用这个。之前一直在喜地上买韩国母婴产品,用起来还不错,所以率先在喜地上找,还真有,和其他网站比了一下价,价格是最便宜的,于是迅速入手。 开箱照,右上角有“BPA FREE”的标志,表明不含双酚A,不会影响宝宝健康;透视设计,可以直接看到套装的形状和颜色。 底侧,有产品韩文简介,和平台商标。 揭盖之后,不得不说内包装空间布置的很得体。顺便脑补一下品牌知识,vegetable baby隶属于韩国HOME CARE集团,整个集团产品的原料大部分来源于玉米、稻谷、松树、椰子和卵磷脂等,并通过美国FDA的认证,是名副其实的环保品牌。 小盆友,排排坐,从左至右,上排依次为:不锈钢过滤网,研磨碗+研磨棒+汤匙,碗盖;下排依次为:方形碎食层,榨汁层,条形碎食层。整套餐具颜色偏淡雅,看着比较舒服,给宝宝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觉熏陶。 当看到它们时,很难相信是由玉米成分制成的。对于如何把玉米变为餐具,宝贝详情页里有图片解析。天然玉米成分制成,无污染,不含BPA、石油基、酒精、二噁英,不含生长激素,即使加入滚烫开水或粥,也不会因为受热产生对宝宝身体有害的物质成分。用过后的餐具,可在泥土中生物降解,丝毫不会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玉米制成的辅食餐具究竟比一般塑料的好在哪里呢?下面是宝贝详情页里的比较图,这里要补充一句,虽然耐热,但是也不能接近火源或直接放在火上加热,放在微波炉或者洗碗机里,不能用铁丝球清洗。 下面一个个来介绍。 研磨碗,套装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他部件功能都要在其基础上才能完成。玉米颜色比较自然,带盖的时候比较透明。 盖子细节处理比较精致,中间有方便揭拿的内凹把手,还有品牌LOGO和玉米图案。 木质捣棒质感密实,拿起来很轻巧。 碗底和下半部分带有螺旋纹,方便把食物磨碎,并且防滑,木棒和食物不会溢出碗外。 研磨煮好的紫薯,木棒在碗底很好用力,一两分钟便将紫薯研磨成泥了。 加了温开水的紫薯泥,直接就可以用汤匙喂给宝宝吃,也可以用汤匙倒在其他餐具内进食。 榨汁层正面,像一个大檐帽,粉绿颜色让人很有食欲。 榨汁层反面,立体伞状结构比较可爱。反面放在研磨碗里,便于收纳。 正面放好榨柠檬,原先以为要用很大的劲,但是非常轻松就挤干了柠檬汁。 柠檬汁顺着边沿缝隙流入研磨碗中,但是果渣残留在榨汁机上不太好看。 不锈钢过滤网,不锈钢丝细密而牢固,过滤果渣很方。 方形碎食层正面,方形漏洞边沿呈锯齿状,便于碎食。 方形碎食层反面。 用苹果试试手感,碎的比较顺手。 苹果泥通过漏洞到达研磨碗。 碎过的苹果泥比较细腻,便于宝宝进食。 收纳效果。 条形碎食层正面,锯齿状很明显。 条形碎食层反面。 碎香蕉,因为香蕉有点黏,用起来没有苹果顺手。 但是成果斐然。 加入温开水,宝宝就可以吃了。 全套收纳效果,不占地。 把榨汁层取出来后,是不是更协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