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B2B案例】中国银杏网:银杏产业综合门户网站

邳州市铁富镇农户秦怀超正感受着网络给他带来的财富与快乐——只要他在浏览器里输“www.zgyx.com”,“中国银杏网”的网站就会立刻映入眼帘,他的“邳州怀超银杏苗圃场常年出售”宣传页也赫然其中。这便是大学生赵海东致力运营的“中国银杏网”。眼下,这个集银杏种植技术、银杏供求信息、银杏产品展示和银杏论坛于一体的专业网站,已将银杏产业“一网打尽”,成为全国银杏产业影响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邳州有着悠久的银杏栽植历史,经过多年发展,邳州银杏种植面积已达30余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银杏树种植、银杏酮生产、银杏保健食品和银杏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邳州银杏有“场”更有“市”。在银杏主产区铁富、港上镇农户常戏谑道:“我们卖银也买银”。这是说他们立足脚下,放眼全国,他们培育的市场,已形成全国最大的银杏树交易市场,一年四季,不分节候,每天吸引着天南海北的银杏客商前来交易并将银杏树源源不断地发送全国。更为重要的是各地客商通过“中国银杏网”可以实时掌握全国银杏产业行情,并通过网站进行大宗交易。  然而有谁知道,建成这么一个快捷广阔的平台,究竟抛洒了赵海东多少心血和汗水。  结网  赵海东一开始做的并非“银杏网”,而是“慧网”。  像大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一样,毕业后的赵海东,在电脑城里组装过电脑,在网吧里当过网管,在计算机培训班当过老师,在网络公司做过程序开发,但这一切都是给人当差,给人打工。一心想干一番自己事业的赵海东,岂肯甘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006年冬,在徐州闯荡几年后,赵海东披着一身风雪回到邳州。面对着家乡民营企业热火朝天而互联网经营服务仅仅“情窦初开”、待字闺中的情势,赵海东便产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办一家公司,专门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发网站服务,但苦于没有经验,又担心失败,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单枪匹马办公司,该从何做起?赵海东真有老虎吃天的感觉。正在犹豫彷徨之际,他偶然从邳州电视台收看到了劳动局举办创业培训班的招生广告。赵海东仿佛在暗夜里发现了一抹曙光,便立刻报名,参加了SYB培训。  “一走进培训中心U型课堂,我就发现那不是普通的技能培训,那是要把我们变成老板啊!”赵海东感慨地说。“班里只有20来名学员,每人面前都摆放着硬纸折叠的写上各自名字的简易‘席卡’,老师就在我们课桌围成的U型区间与我们直接对话。学员有了疑惑就直接向老师发问,学员之间随时都可交流。更让我们深受启发的是,局领导还专门邀请邳州本地知名老板给我们现身说法,讲他们的创业故事,讲成功经验,也讲失败教训……”  就这样,赵海东与创业学员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十多天课堂里的质疑讨论、案例分析,基地上的情景模拟、咨询论证,以及企业一线的参观见习,渐渐地,信心鼓起来了,项目计划书也一次次修改完善起来,但新的困难又随之而来了——没有注册资金、启动资金,甚至连办公场地都没有。创业老师频频鼓励说,不用怕,劳动局和社会各界都不会袖手旁观。随后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向银行推荐办理了小额贴息贷款,还协调工商等部门帮着办理了立项、论证、申报以及注册登记等手续。从此,赵海东便开始谱写他的“徐州慧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篇章。  开网  为节省资金,赵海东开始的一段时间只在邳州韩世步行街二楼租用了一间办公室。这是他事业的逻辑起点。  有了起点,接下来向哪走?守株是逮不到兔子的。赵海东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拜访企业、医院、学校,凡是他认为需要宣传的单位,一个都没落下。但通常他都被拒之门外,即便进了门,冷板凳一坐就是半天,要不就是一句话给打发了:资料放下吧,我们看看再说。  就这样,赵海东奔波了半年多,常常是披星戴月地跑了一整天,连饭都顾不上吃,但业务还是一无崭获。赵海东苦闷又彷徨,投入了精力和时间不说,半年多不见分文,老婆在一家单位做打工,收入微薄,一家生计怎样维持?  其间,赵海东想到了打广告。电视广告成本太高,来不了,于是他借钱找人手在街头巷尾刷满了墙体广告:“做网站,找慧网”。虽然原始而笨拙,但简洁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却也让人印象深刻。  赵海东创业遇到困难,邳州劳动就业部门帮着想办法出主意,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同时创业培训老师则利用学员联谊会为他拉客户、递信息。辛勤耕耘终于换来收获,一家被赵海东拜访过十多次的物流公司看上了他的网站建设计划书。赵海东签下了平生以来的第一笔单子。  做网站程序是细活、苦活,建成一家网站需要十天半个月的白加黑连轴转,那小小的键盘,不知浸透了赵海东多少汗水,但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赵海东坚信,做事业不能只看钱,更要看质量,看信誉,看覆盖面。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受理的网站建设,对客户是有求必应,不仅在功能和程序开发上,坚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在日常维护和应急处置上,更是随时“开机”,终生服务。渐渐地,“慧网”的名头,不仅在邳州城乡响了起来,亮了起来,连北京、上海、南京的客户都致电赵海东,求他帮着建站。如今,经慧网建成的网站已达3100余家。  联网  邳州慧网公司业务快速发展,银杏行业更是蒸蒸日上,每个月都有五六家客户要求制作银杏宣传网站。颇有“慧眼”的赵海东又一次扑捉到商机,他决定筹建中国银杏网,同时骋请几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客服。业务推广了,但前期的管理经验在新业务上屡屡遇到瓶颈,技术型企业,不懂宣传,不懂农户需要什么,服务跟不上。原来成长真的有烦恼。  2009年春,正在北京拓展业务的赵海东接到邳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漫游,邀请他参加一期IYB培训。听说这是一个着力“扩大和提升你的企业”培训,赵海东立马放下手中业务赶回邳州,潜心参加学习。经过专家的集中会诊,赵海东经营的“疑难杂症”被一一找出,随后根据专家们开出的治“病”良方,迅即改变思路,决定在银杏主产区之一的铁富镇宋庄村设立“中国银杏网”运营中心,将业务搬进农家,一来方便农户,二来能“零距离”地实时掌握农户需求。在疏通外部渠道的同时,赵海东更注重修炼内功。他要求员工在执行力上必须做到“现在,立刻,马上!”。他与员工们每天践行着“客户的每一个需求都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成就在小处,服务在细节”。  为方便农户记住“中国银杏网”的域名,赵海东顺应网民的习惯,放弃了英文“cnginkgo”的域名,特地高价从国外买进“zgyx”域名。“中—国—银—杏”,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好记好用。一字之差,别有洞天。赵海东骄傲地说:“提起这件事啊,网易,新浪还作过报道呢!”  “赵总,麻烦你帮我发布一个银杏供应信息”;“请帮我发个求购信息好吗?”  310国道路边、沂河大桥西头一座普通的民房里,时常簇拥着一些急切的农户。这里原来是“中国银杏网”办公室,周边的农户纷纷向赵海东求助  ,盼着将他们“一网打尽”。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中国银杏网真是神了——它能使滞销的银杏树找到销路,卖了高价;它打开了农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的通路;它为我们开辟了国际市场的近路;它帮我们找到了快速致富的门路!  “其实,这不是我的中国银杏网神了,是国家的富民政策神,是市场与科技、信息在发挥着神奇的作用。”赵海东感慨地说。  2010年春,为了更好的拓展与服务好沂河东岸的港上镇及山东郯城县南部一带业务,赵海东又在港上镇开办了一处运营中心,形成以沂河为纽带、两岸三地互联互通的新架构。眼下中国银杏网已建立了3个办事处,拥有18名员工,其中近半是大学毕业生。  赵海东的“网事”越做越大,南方“网”到了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及广西的来宾、桂林,北方“网”到了沈阳、哈尔滨。通过“做网站,送会员”政策,每天有3000余名会员在登陆和使用网站;日平均  PV值在2万以上,谷歌PR值最高时达到5,百度收录58000余条,反链达到24万以上;旗下“银杏论坛”发贴超过20万条,成为从业者在经营管理、种植栽培、病虫防治等各个领域最便捷的学习、交流和交易平台。2011年,通过中国银杏网实现供求交易额达2.1亿元,2012年更增加到2.9亿元。据农业部门统计,以邳、郯银杏主产区为基地的“中国银杏网”业已成为全国农业百强网站,成为最大的全国银杏电子集散中心。  掌握着这么一个巨大的平台,你为什么做一做实体的银杏交易呢?面对笔者提出的这个问题,赵海东笑笑说:“人生充满了很多机遇,就看你怎样去把握。我感谢人社局在我创业路上的无私帮扶,但我不能与农民抢饭碗。我若从事银杏交易,农民就不会再找我提供网络服务。这也许就是差异化经营吧。”  “我爱网事。这些年,网事给了我成功,也给了我快乐!”  如今,在邳州人社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上,赵海东时常被请为座上客,讲中国农民的电子商务,讲他本人的悠悠“网事”。(来源:我爱B2B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条:找钢再出手:原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入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