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下调反促化妆品涨价?成新利润增长点
2017-08-09 206
多次调整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从10月1日起对普通美容、修饰类化妆品取消征收消费税,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由原先的30%也同时下调为15%,将“化妆品”更名为“高档化妆品”的税目名称。征收范围包括高档美容及修饰类化妆品、高档护肤类化妆品和成套化妆品。
国家发布的《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中还明确规定了高档化妆品的定义,即生产(进口)环节销售(完税)价格(不含增值税)在10元/毫升(克)或15元/片(张)及以上的美容、修饰类化妆品和护肤类化妆品。例如:一瓶50ml的化妆品,定价超过500元,则属于高档化妆品,根据《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可以免征15%的消费税。
事实上,此次并非国家对化妆品的初次调整,早在2012年国家就对化妆品税率进行过调整。
有机构发布飞报告显示,中国早在2011年就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但是,中国奢侈品消费外流情况非常严重,成为主要问题。
理论上讲,降低中高档商品进口环节税有利于降低国内外差价,将海外购买力转移到国内,改善人民生活。但从目前来看,关税下调并无法真正改变国内化妆品价格过高的现实。实际上,多年以来内地进口化妆品价格远高于境外,有的产品价差一两倍。
收效甚微
但是北京商报记者在雅诗兰黛化妆品专柜发现,一盒50ml的面霜价格为3800元,已符合高档化妆品的规格,按规定可减免15%的消费税,然而却未降价。雅诗兰黛并不是个案,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大牌化妆品都未降价,甚至有些化妆品还出现了价格上涨的现象。而对于国家对化妆品降税的通知,大部分导购表示并不知情,另一部分则表示暂未接到公司对产品降价的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欧莱雅更是逆势而上,先后上涨了大部分化妆品的价格。欧莱雅专柜导购称:“虽然巴黎欧莱雅的价格没变,但是容量变小了,以前175ml的化妆水,同样的价格现在只有130ml,不仅没降价反而变‘贵’了。巴黎欧莱雅的护肤品大部分是今年9月1日涨价,男士护肤品是从10月1日涨价。”导购还称:“涨价是集团内部调整,并且现如今人们对护肤品需求量大,只有专柜的产品有品质保证,其余的进货渠道难以保证品质,并且深受人们喜爱的免税店不销售上市新品,因此才涨价。”
针对化妆品降税是否影响了专柜化妆品价格,其他品牌专柜也做出了回应。雅诗兰黛导购表示:“品牌没有降过价,而且销量也很好,即便是3800元一盒的面膜,依然所剩现货不多。”
兰蔻专柜导购则称:“对于大牌化妆品来说,免税才免几十块,对于上千的化妆品来说根本没有足够的优惠力度来吸引顾客。”迪奥专柜导购也称:“我们的化妆品没有降价。”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高丝雪肌精的水乳有大幅降价以外,其余的都未降价,并且高丝雪肌精水乳降价也是在今年初的时候,而非受最近免税政策的影响。
关税成利润新点
关税下调,价格却不降反升,原本是让利于民,竟成“让利于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高端护肤品市场上,品牌“想涨就涨”的底气源于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握和中国消费者“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心态。“如此市场环境下,商家并不会因为关税等利好而下调售价,反而是‘一年几涨’的营销策略,保证品牌‘身段’,更是将下调的关税作为自己的‘利润增长点’。”上述业内人士说。
对于目前国内出现的化妆品售价过高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环节的税负并不是导致国内外差价的最重要因素,降税能够带来的降价空间有限,降税远没有达到将购买力转移到国内的目的。
国外知名品牌产品价格之所以不断抬高,不仅仅反映的是流通环节的成本,也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包括实际的价值和心理的价值。业内认为,一直以来,进口商品尤其是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营销、财务、物流成本等,最关键是取决于供求关系,只要高端消费群体对奢侈品的热情不减,即使降税甚至取消了税,国内价格也难以降下来,恐怕还会“养肥”进口商。
“品牌敢于带头涨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少消费者有一种‘外资就靠得住’、‘外国月亮圆’的消费观念。”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说。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则表示,既然关税无法影响护肤品高涨的市场消费,那么生产商还有什么必要将这部分“利好”转让给消费者?目前看来,这一次关税下调最终成为厂商及其经销商们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护肤品关税降低基本不会影响进口护肤品的价格。因为关税虽然降低,但是化妆品的广告、宣传物料、人工等成本都在上升。所以企业更不会放过将关税下调作为利润增长点的好机会。
北京商报记者就化妆品降低消费税是否会影响企业发展,对巴黎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SK-II等化妆品企业进行采访,但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回应。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