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解析如何构建信息化区域性商业银行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又将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作为金融行业向来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信息化也是金融行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支撑。那么,金融信息化在“十一五”期间走过了怎么样的道路?在“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是何种趋势?区域性银行信息化该如何建设? 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鑫就商业银行在区域性银行共享中心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现状分享了他精彩的观点。  区域银行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区域性银行优势非常明显,在当地掌握很多优质的客户资源,资产质量和股权结构逐渐得到改善。劣势也非常明显,地域性限制、规模不大、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业务特色不明显。其中最重要的是IT能力不足导致对业务的支持不够,影响银行业务发展。在山东地区很多股份制银行,看到他们的宣传架构很多都是该行的相关创新产品、理财产品,但是到区域性银行看看,宣传最多的是人行还有银联发的宣传资料,真正银行自己的产品可以说非常少。同样区域银行在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下也有许多机会,同时也面临更多同业竞争的压力。  当前,区域性银行信息化建设总体来说有一些趋势,第一、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包括央行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区域性银行面临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随着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的不断建设,数量不断扩大,区域性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多,同样IT治理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随着每家区域性银行对信息化建设的逐步重视,把整个IT战略性规划纳入到一个从战略的高度上考虑的地步,可以说IT部门和IT系统的建设在各个行的地位逐步提升。同时,央行和监管部门对各个行的整个IT治理架构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使得整个IT规划和整个业务战略的规划能够相互匹配,促进科技和业务的结合,实现科技促进业务发展,业务引领科技的进步。  由于区域性银行先进性规模不大,这个过程中很多区域性银行在进行IT系统规划和IT系统建设过程中也逐步引入第三方机构,使得信息化投资更加有效合理。同时,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自助服务渠道的建设,这是这几年区域性银行发展的重点,通过这些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的发展,弥补网点的不足,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  现在随着区域性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被重视,不断投入越来越大,但总体感觉来说,在整个各行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遇到很多共性的问题:  第一、区域性银行IT大量投资,是在区域性银行业务创新方面不得不做的选择,没有IT系统业务无从发展,没有IT系统跨区经营无法实现,没有IT平台的建设,银行业务发展寸步难行。  IT系统数量的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伴随着IT风险在不断扩大,这是央行和监管部门对整个银行的信息安全和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国家的银行业也进入一个IT风险的高发期。  第二、区域性银行尤其规模在300亿以下的银行,缺乏强大的信息科技团队和投入,间接导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产品缺乏、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凸显,这些是规模小的银行最头疼的问题。行里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人、,以及投入方面各个行高管都非常谨慎和小心,能不增加投入就不增加投入,这几年虽然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第三、多数区域性银行不具备投资建设先进的系统,信息科技风险不仅是短期区域性银行发展的制约,更是区域性银行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在很多国有银行一个系统上千万,很多新产品可以迅速推出,但是区域性银行怎么办?在这种有限的投入之下,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系统?是科技部CIO思考的问题。  第四、科技人员的问题。人员的问题可能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银行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有50到100人左右,但是现在很多300亿以下的区域性银行,科技人员的数量有部分在在个位数。虽然区域银行在整个IT投入上逐渐加大,但是与一些国有银行以及大型区域银行相比,这些规模较小的银行从业务角度来看,很多银行的业务需求有滞后问题,业务风险的防范问题依然非常严重。  第五、区域性银行、国有银行等基本上都是全功能性银行,基本上竞争都是同质业务的竞争,对于这些区域性银行来说面临很多相同的业务、相同的技术,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IT的投入可以清晰地看到,国有银行是什么样的投入,股份制银行是什么样的投入?  在2010年有关研究表明,区域性银行IT方面投入在41.8亿人民币左右,2011将达到47.7亿,可以说从2007年到2011年,每年增长率都在21.5%。  但是从单纯的投入金额来看,比起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差距非常大。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是不是能够彻底改善区域性银行面临的系统建设水平不高、人员无法解决、风险难以控制,在支撑当今发展情况下能否支撑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区域性银行信息化发展方向  下一步区域性银行如何走?是自建,还是外包?现在区域银行也逐步开始走外包的道路,并不是所有的IT系统外包,一些异地灾备中心的外包,研发的外包,逐步也在试探性。从整个信息化发展来看,目前的这些中小型企业包括中小型银行会比大型银行更加迎合这种趋势。但外包包括灾备中心的外包、研发的外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体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能不能彻底解决比如管理系统,还有渠道类系统?  以单体银行的投入、人力能不能达到一个高水平的运维要求?现在区域性银行建设IT系统也有问题,在系统更新换代的时期,可能各个行都非常重视,也舍得投入巨资,投完了系统上线之后,这些系统如何能够在持续不断优化、持续不断维护、使它能够持续不断发展,这点可能各个行并没有考虑。  信息系统上线了,阶段性任务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能让系统平稳运行。对于系统如何支撑现在银行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如何运行、各个行都面临的问题即使有心可能也无力进行。基于这点,也是在各个银行在充分探讨、论述的基础上达成了一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这种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不光是基础设施、系统平台甚至是应用软件也实现共享模式。  第二、现在有很多的外包包括很多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已经实现了共享,但是应用系统的共享可能是最早的先例,银联数据在整个贷记卡服务外包中,在贷记卡业务中共享的模式,其他还没有一种共享的模式,要建立共享模式就必须首先搞清楚需要共享哪些内容?基础设施需不需要共享?技术平台需不需要?最高就是应用系统需不需要共享?  建立共享中心的作用是要克服单体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共享中心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整个资金,通过这种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各个行以低成本的投入获得一个高水平的系统。通过这种共享中心,可以在技术和业务等多个层面高质量高效服务于各家区域性银行,这是资源整合的效果。  第二、统一IT平台的建设。把区域性银行的投入集中起来,可以更好地建设一套高水平的系统,通过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能够为系统的升级完善提供持续性的IT服务。  第三、如何安全稳定运营系统?随着信息的共享、系统的共享,伴随着也是风险。最高层次的作用,这种共享方式不仅局限于IT平台的建设,将来有了这种IT共享的基础,将来为区域性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支撑,最终所做的一切信息化建设最终都是为业务服务的,能否为各个区域性银行业务的持续性发展进行服务,这点非常关键。  建立共享中心的三个目标  第一、通过以低成本建设一套高水平的IT平台,使得服务于的区域性银行能够保持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能够来支持银行瞬息万变业务发展的需要,让银行的业务能够良好地运营。  第二、安全稳定的运行;  第三、最大限度削减成本。就是以有限的投入如何达到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IT系统建设的水平。  如何解决技术发展滞后、设备无序扩张、业务结构相对单一、数据中心能耗较高等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共享中心面前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单体银行的数据中心可能这些问题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对于共享中心的模式,这些问题必须认真思考。  同样,共享中心是面向多家银行提供服务的,这解决对多家银行支持的问题。为一套系统为多家区域性银行提供服务如何解决差异性问题?当初在成立联盟的时候,包括系统建设过程中也提了一个思路,目前中国的银行都是同质类业务的银行,很多的彼此之间的竞争都是同质类的竞争,每家银行都是全业务的银行,但是这些银行在每次都在提他们个性化的问题,在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也在关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初期提了一个大统一和小差异的问题,是不是这些同质的业务,前端的交易,业务处理的流程,风险的防控到后方核算的处理,有没有差异化的必要?很多东西是可以统一的。所以说共享中心会面临着比单家银行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要求。  在现有基础设施的规划上如何满足多家银行的需要的支持?比如现在不同的区域银行发展的力度是不同的,有的跨区域发展,有的还在进行本地区的发展,跨区域发展的银行,它在这些系统建设的时候依赖于整个共享中心对他们核心系统的,包括测试访问的支持。这要求共享中心如何能够根据这些区域性银行的需要,能够快速部署实施这套系统,包括资源如何规划,包括应用、配置数据能够快速支持,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包括数据组织和管理上一定要满足多银行的支持,数据是各家银行独立的资产,不能因为共享了这些数据共享,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一定要考虑独立法人的前提,只有这个前提解决好了共享中心才能发展。如何在会计核算,用一个系统满足多家银行的差异化需求?包括产品层面,定价层面,服务层面以及客户层面如何支持?同时伴随着整个系统数据的集中,对安全性和性能要求会更高,央行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我们如何满足?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要求如何满足?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如何满足?等等这些要求,这些事情以前单家信息化建设中即使遇到,也不会提升到很高的层面重视,像性能的要求。  另外,大家对共享模式也有所了解,系统从数据中心移到共享中心的方式,可以说距离拉长了,沟通成本增加,银行又面临着这种业务快速发展,共享中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务又如何能够及时响应各家银行提出的服务?所以,如何能到银行认可共享模式就看共享中心如何做了,主要有三点:  第一、共享中心不是只建一个未来会有很多,包括渠道类,包括管理性系统等也在逐步能够实现共享。  第二、银行有瞬息万变的业务需求。从共享中心的业务模式对IT平台的要求,如何满足这种共享,满足这种瞬息万变的业务发展需要?这也是共享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从整个IT系统的架构包括技术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安全架构上如何考虑为这种瞬息万变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三、服务。共享的模式最终提供的就是服务,服务不到位区域性银行不会认可这种模式。所以,服务永远是共享中心这种模式的一个核心点,如果没有服务的理念,共享中心可以说即使一个很美好的构想,也无法落地,也无法实施。(文/黄鑫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条:解读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