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芬兰玻璃制品品牌比“Nokia”更伟大?
2017-02-03 572
1、托伊卡的玻璃鸟系列
Iittala最让我惊艳的就是由设计大师Oiva Toikka创作的一系列玻璃鸟,托伊卡(Toikka)1931年出生于芬兰,年轻时在赫尔辛基学习瓷器工艺,也曾在表演艺术界工作多年,经过歌剧、戏剧、芭蕾的丰富洗礼,使得托伊卡拥有不凡的创造力,而能在往后的玻璃艺术专业里,展现惊人的成就。托伊卡的玻璃鸟颠覆了北欧设计的主流美学,取材于大自然的水鸟生态,用色大胆,线条与姿态栩栩如生,高难度的玻璃吹制技艺,展现玻璃工艺的极致,因此屡获国际设计大奖,包括有设计界诺贝尔奖之称的Lunning Award、Kaj Franck Award、以及象征最高荣誉的芬兰奖章(Pro Finlandia Medal)。
2、花瓶和玻璃杯系列
Tapio Wirkkala是芬兰设计界多才多艺的天才,他为Iittala设计的极冻系列,犹如被急速冻结的杯身,带着自然本身的奇幻魔力,在冬天用极冻系列的杯子喝带颜色的伏加特,非常耐看。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也是著名伏特加品牌Finlandia瓶子的设计师。
Kivi为芬兰湖泊名,烛台器形亦如流水般柔和圆润。烛光透过不同色调的容器,营造出冷暖各异的室内氛围。
-
芬兰原装进口产品的独特文化
芬兰印象 芬兰,有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芬兰,它是国土三分之一都在北极圈的国家,是拥有上千湖泊的国家,芬兰就是这样的安静美丽。 芬兰经济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 芬兰的玻璃工艺制造世界闻名,金属处理工艺也相当精细。由于盛产木材,芬兰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业在世界享有盛誉,20世纪初芬兰设计的家具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现代 爱上芬兰设计 加拿大摄影师和作家Karen MacKenna曾说,“芬兰设计不光光是你眼睛看到的物件,而是你所体验的一切。它从你走下飞机踏到赫尔辛基万塔机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然后无处不在地跟随着你,甚至在你离开之后还和你长久同在。” 芬兰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物品。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设计被无缝编织到日常生活中,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与你如影随行。 芬兰独特文化 芬兰人发明了桑拿浴,号称芬兰的国粹。芬兰谚语说: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世界语言范畴的芬兰词汇之一。 传统的桑拿房是用木材建造,其中包括蒸汽房、洗澡间和更衣室。现代的桑拿房在设计上变化甚多,一些户外桑拿房,甚至用玻璃采光。芬兰全国有不同大小桑拿室,平均每间房屋就有一间桑拿房。除了私人的,也有开放予公众的。
-
芬兰进口刀具等厨卫用品的介绍
一、软文化 1、在欧洲,能与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相媲美的就是芬兰刀。过去,在简陋铁匠铺中锤打出的芬兰刀是当地人生活中必备的工具:狩猎、捕鱼、宿营、防身……芬兰刀随身不离。芬兰传统的拉普刀(Lappknife)将当地拉普人的生活场景刻在刀身上,使这种芬兰刀成为十分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在腰间红色佩带上挂一把芬兰刀,更显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芬兰刀成为服饰上最醒目的饰物。 2、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南码头外国游客云集的露天市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选购当地最有特色的工艺纪念品就是芬兰刀,收藏或馈赠亲朋好友。 3、为了弘扬芬兰刀悠久的传统文化,芬兰刀协会每年都要举行“芬兰刀日”活动。 4、在2012年“芬兰刀日”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制作芬兰刀的能工巧匠们汇聚一堂,向公众展示各具特色的芬兰刀,其中有价值上千欧元的经典芬兰刀,还有可折叠的精美芬兰刀。 5、如果说瑞士军刀以小巧精致,功能齐全、方便实用誉满全球的话,那么芬兰刀则以造型流畅,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驰名世界。 二、制作工艺 1、传统工艺演变 过去,芬兰刀是当地人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重要工具。人们用它狩猎、捕鱼、宿营和防身。最初,芬兰刀都是沿用原始的手工锻造方式制作。在简陋的铁匠铺中,工匠们将钢板条放在炉火中烧红,一遍遍锻打,逐步打造出刀型,再经过淬火、磨刃、抛光和装柄等工序,完成芬兰刀的制作。如今,在现代化的工厂里,全靠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芬兰刀。 2、多种工艺齐头并进 有的工匠用鹿骨或鹿角做刀柄,有的工匠在刀柄上装饰着各种兽头。还有一种风格独特的芬兰刀,将桦树皮冲压成尺寸不同的椭圆形垫圈,按由小到大又逐渐变小的顺序依次套在刀把上,形成线条流畅的桦树皮刀柄,并在上面装饰各种动物图案,色彩明快,赏心悦目。还有一些对芬兰刀痴迷的老工匠,将微型的芬兰刀精心打造成各种各样的首饰,不仅可以佩戴在胸前做为既美观又实用的胸饰,也可以当做小巧玲珑的耳饰佩戴,别有一番韵味。
-
瑞典家居家纺用品产品品牌
NO.1 Bsweden Bsweden是一间座落在瑞典南部的设计公司,以生产制造适合居家生活的现代北欧风格灯具为主,Bsweden非常重视灯具的细节及其功能质量,并且赢得许多设计奖项。这款黑色电镀铝板弯折而成的桌灯名为Glasgow,简明的线条设计让它在 2006年获得了the Elle Interior Design Award,简约优雅的造型,几何与线条的结合运用,充分展现摩登时尚的空间感。另一款2009年的立灯Peg,灵感来自于晒衣夹,用压克力材料制成,单纯的外型反而更添新意,Peg立灯也在2009年获得了the Good Design Award。 NO.2 IKEA 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宜家品牌始终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并秉承“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的经营宗旨。 在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的同时,宜家努力创造以客户和社会利益为中心的经营方式,致力于环保及社会责任问题。今天,瑞典宜家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销售主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 目前宜家家居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38个商场,其中有7家在中国,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和大连。宜家的采购模式是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它在全球设立了16个采购贸易区域,其中有3个在中国,分别为:华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目前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到总量的18%,在宜家采购国家中排名第一。根据规划,至2010年,宜家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商场将达到10家,所需仓储容量将由现在的10万立方米扩大到30万立方米以上。中国已成为宜家最大的采购市场和业务增长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在宜家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NO.3 Swedese 瑞典经典家具品牌Swedese兼具简洁设计特征和北欧传统自然的品牌精神,充分展现北欧现代设计风格。这家位于斯德哥尔摩Swedese的品牌形象店,将零售店和展厅的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挂在墙上的家具和线条简洁装饰树相映成趣,如果从远处看的话整面墙就是一张精彩平面设计。 NO.4 Gense 拥有150年历史的瑞典餐具品牌Gense是欧洲最大的餐具供应商,以精湛的工艺和出色的造型著称,相信使用过Gense产品的人们一定印象深刻。跟不少北欧家居品牌一样,Gense跟北欧著名设计师合作推出产品,因此其产品不仅实用,而且造型独特,吸引眼球。其餐具产品的主调除了工艺以外,还注重传统造型的延续和出新,因此给人经典优雅的感觉。来欣赏这组产品照片吧。 NO.5 Rörstrand 瑞典最有名的瓷器品牌Rörstrand创始于1726年,当时是为了建立瑞典本土的家用陶瓷制品生产,以便能够与当时从中国进口的瓷器竞争。Rörstrand令人着迷的品牌发展史是与瑞典的制陶产业史交织在一起的,同时也反映了瑞典已经过去的三个世纪的历史。Rörstrand不仅是仍在运营中的欧洲第二古老的制陶工厂,也是自十八世纪瑞典历史上自由时代(Age of Freedom)以来,从未间断过的瑞典本国最古老的制造业品牌之一。 NO.6 Playsam Playsam于1984年成立于瑞典,是木制玩具设计的领导品牌之一,至今仍是瑞典设计界著名的Excellent Swedish Design奖项的得奖常客,是新一代北欧设计不可遗漏的品牌。 强调「色彩」、「形状」以及「功能」的Playsam,核心精神在于创造视觉以及触觉不同于一般的感受,提供消费者在感官经验上的一种新的挑战与热情。它的设计,不在素描出特定车型,而是一种强调简单意象的美学观点。 Playsam特别之处,在于「简单」(simplicity),瑞典的设计师绘制出铅笔的草图,透过不断的沟通,才进行打样与生产。创办人Mr.Zedig说:「一般人无法从playsam的作品中看出这是那一款车,它是一种想象力的延伸,我们把这样的乐趣留给消费者。」事实证明,这些原本是为了孩子所做的设计,反而大受成人欢迎,成为独树一格的作品。 NO.7 OFFECCT 瑞典家俱品牌OFFECCT为大众提供简洁明亮的办公会议空间、休闲居家环境已长达二十年之久,OFFECCT与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和瑞典当地的工匠合作,从设计概念开始到成品出炉均透过严格的把关与测试,制造高品质的家俱。 OFFECCT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性,设计能够增进开放式沟通的家俱,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温暖关怀、创意、热情融入工作当中,打造更轻松、惬意、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OFFECCT和许多国际知名的设计师联手,打造出和谐且富有创意的空间环境,将北欧简约的气息融入现代感十足的家具中。
-
澳大利亚家居饰品的好牌子
NO.1 Sheridan Sheridan喜来登公司和它拥有的品牌—Sheridan、Actil、Contempo在澳大利亚超过60年的家用品制造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六十年间,Sheridan公司通过营造卧室、浴室的时尚空间,而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荣耀。Sheridan喜来登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创造了一种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生活方式。 Sheridan喜来登公司的前身Actil公司,创立于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生产绷带、军服、军裤、毛巾布所需的大量棉纱。它是澳大利亚第一家以国产或进口棉花为原料,生产床上用品的纺织品公司。同时,也是以澳大利亚国产的棉花为原料,开发生产出第一个包装精美的枕套、床单系列产品的公司。 NO.2 Jaspa Herington JASPA HERINGTON是澳大利亚的知名品牌。JASPA HERINGTON羊毛被只在澳大利亚的大型商场如MYER和DAVIDJONES才有售,如果你去澳大利亚旅游,不防去看看,只不过尺寸不同。被芯是ExcelWool®(有专利权的精细羊毛),非常柔软舒适,被套是纯棉面料,尺寸是为中国定制的200x230cm,与在澳大利亚品质一样,享有5年的保质期。 NO.3 BlueStar Bluestar是澳大利亚AYL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专业致力于羊皮毛制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历经多年,现拥有先进的工艺设备、高素质设计团队以及领先的品牌理念。 Bluestar羊毛被产于澳洲,100%纯天然羊毛填充。充分倡导“天然、绿色、健康”的睡眠理念。 NO.4 Gainsborough Jiggle&Giggle是一个澳大利亚的本土品牌,“咯咯笑”是该品牌在国内的中文名称。Jiggle&Giggle是1971年由John和Mary Pilbeamd Abbotsford,Victoria AUSTRALIA成立的,是一个有着15年历史的成熟儿童用品品牌,专注于婴童及儿童整体家纺产品,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约有100多家实体店面,有专卖店、加盟店和一些母婴连锁超市等。Jiggle&Giggle主要的品牌特色是儿童屋整体家纺,即儿童卧室里所需要的全部家纺产品从床上三件套到配套地垫、毯子、靠垫、书包、浴巾等全部齐全。并且,每一个完整系列串起来都是一个独立的童话故事。 NO.5 Onkaparinga One of Australia’s oldest companies and now brand, Onkaparinga started in South Australia in 1869 in Hahndorf and then moved operations to Lobethal, situated 40 kilometres from Adelaide in the picturesque “Valley of Praise”. Migrating from Germany, two brothers, Heinrich and Edward Kramm, both weavers, purchased and brought with them some machinery and established themselves in Hahndorf in a mud hut. Their original plant consisted of one carding machine, one spinning mule of 30 spools and 2 hand looms. The spinning mule was horse driven, the others all hand operated. This beginning was not so successful and in 1873, Mr. F.W. Kelinschmidt bought the machinery and the brothers’ expertise and relocated in his disused brewery at its present location in Lobethal, situ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western arm of the Onkaparinga river. The wool was washed by hand and dried in the sun then teased by hand. Despite a government contract for US$10,000 for supply of 10,000 yards of cloth, Kleinschmidt’s new venture could not survive and in 1877, a syndicate was formed with F.W. Kleinschmidt as Chairman. Extensive upgrading and building programs were undertaken and on 9th July 1877, the Lobethal Woollen and Tweed Company was opened for business. However the trouble was not over, for 1878 saw South Australia in severe drought conditions and trade depression together caused yet another forced temporary closure of operations in “Tweedvale” as it was known. 1883 saw the efforts of Mr. David Murphy come to fruition with a new company name, "The South Australian Woollen Factory” which was formed with US$20,000. More buildings were erected to house 16 new looms on the 10th November 1885,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Mr. J.W. McGregor, later to become one of Australia’s largest wool brokers, 30 employees on a payroll expense of US$50 were off and running. This continued successfully into the next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