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分析:跨境电商监管新政(上)

日前,经调整后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终于在业界的翘首以待中落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由此前的按照货物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调整为暂按照个人物品监管,实施范围也由此前的10个城市扩至15个城市。监管政策在这些层面的变化意味着什么?跨境电商行业能否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本报特邀业内专家,解码跨电监管新政,探路跨电发展前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研究院院长李鸣涛网来云商环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玉鸿京东集团投资发展部战略投资总监禚连春澳大利亚自然健康品牌Swisse中国执行总裁安玉婷(排名不分先后)监管政策出台何以一波三折?国际商报:2016年4月8日,我国实施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不久,有关部门宣布自2016年5月11日起,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有关监管要求给予一年的过渡期,此后该过渡期又延长至2017年年底。直至今年3月17日,我国才确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经调整后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新模式。跨境电商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谓一波三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跨境电商这一模式进行监管,难度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郑玉鸿:我国跨境电商监管政策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表明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正,足以证明在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同时,政府也在更好地发挥作用。设定一年的过渡期,有利于国家探索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特点的监管模式。对于已完成早期积累的企业而言,算是暂时吃了一颗定心丸,可调整业务模式以适应新政的到来。不过,过渡期结束后,跨境电商的监管政策是否会进一步调整还是未知数。在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背景下,如何让跨境电商更加健康地发展、让监管政策更加适应市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跨境电商进行监管,难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监管的度不易把握,过轻起不到监管作用,过重则容易打压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二是商品种类太多,而且新品频出,监管手段无法涵盖到每一个品种、每一批次的商品;三是建立海外包裹的溯源体系需要投入高额成本,发现问题、追踪问题难度大、成本高;四是商品物流环节较多,消费者在收货时发现问题,责任难以认定,线上渠道监管的缺失也导致消费者在退货过程中维权难。李鸣涛:

上一条:三只松鼠“消化不良”章燎原的生态小镇还能实现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