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掀起电商新一轮混战 跨境零售成下一个蓝海?
2017-07-28 189
海淘:电商的下一个蓝海
1月23日,广州首先把跨境零售的直购体验店搬到了市区,跨境进口商品再也不是隔着山又隔着海出现的模糊背影,而是展示在普通消费者面前可触摸可体验的商品。随后,杭州等地也纷纷建立实体的跨境电商贸易区,这种跨境电商的新玩法吸引了不少海淘族的关注,也为普通消费者开启了一扇购买进口商品的新大门。
这些跨境进口商品的实体体验店,在消费者眼中优势十分明显,首先不同于网购,消费者可以亲眼看到自己要买商品到底如何,可试穿试用。其次,虽为实体店,但因有相关税收政策的优惠,其价格却仍是网络价。以广州跨境商品体验店为例,其店内商品的价格,较市场价便宜三到六成,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力。如此一来,海外代购、自营B2C所依赖的“价格差”模式被严重侵蚀,而这种走出保税区,离开机场内的直营店,未来可能将对跨国电商的发展形态带来深刻变革。
不可否认,随着全国各地体验店的陆续开业,这一崭新的跨境电商运作模式,为刚刚揭幕的跨境电商之战增添了一种新的可能,也让此战的结局更加难以预测。
“2010年左右青岛就有人在海淘了,我应该也算是最早海淘的那一批了。”从2009年底开始从境外电商平台购物的石群青告诉记者,当时作为准妈妈的她,因为国内的奶粉事件,所以决定买国外的奶粉,“当时也开始有海外代购了,但不敢太相信他们,所以就自己研究怎么在国外电商网站上买东西”,从注册到找帮忙中转寄回国的人,虽然跨境购物程序很繁琐,但却能够买到自己放心的母婴产品。
像石群青这样开始海淘的人不在少数,现在来看,在跨境网购的清单上,奶粉、母婴产品依然是大热的产品。
“钱景”下的剑拔弩张
青岛新海贸易的苏总从国外电商手中代理商品销售至国内已四年之久,面对近期跨境电商动作频频,她解释说:“不外乎是电商看到了海淘市场的潜力。不少国际品牌的食品、化妆品、服饰等从国外网站买价格更实惠。所以,不少有留学经验,或者对某类商品有急切需求的人,就开始从海外网站上下单购买商品了。”
不过,跨境电商这个新领域发展至今,还未有太权威的数据显示其到底处于一个怎么庞大的市场中。海外网购平台洋码头的创始人兼CEO曾碧波曾做过估算,他从自己长期参与的过程中观察这个市场得出结论,认为到2017年,跨境电商所经营的进口商品将占到中国整体电商份额的7%,也就是将达到860亿美金左右的市场份额。如果各大跨境电商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市场运作,未来的市场前景则更加不可限量。
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不仅众多国际电商纷纷采取各种途径开拓中国市场,看到此发展机遇的国内电商企业也开始跃跃欲试,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落户淘宝,京东、苏宁、1号店也开始积极布局跨境进口商品的销售,甚至顺丰也跑来试图分走一杯羹。据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28日,天猫国际海外商品的库存量约10万种,京东海外购为11万多种,1号店的1号海淘为5000多种。
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电子商务创业人士将目光投向此处,洋码头、蜜淘、蜜芽宝贝等新兴海外购物平台,也都将自己的市场定位为跨境进口商品的销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小更垂直的海淘导购平台,甚至微商微店等也都层出不穷。一场跨境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似乎已在所难免。
跨境征途
去年野心勃勃的亚马逊准备重整行装,在中国市场开疆扩土,新任的中国区总裁葛道远到任后,亚马逊中国的运作开始加速。去年8月份,亚马逊与上海自贸区签署备忘录,葛道远在上海“亚马逊美好生活秀”活动上首次亮相。同年10月份,亚马逊又相继宣布推出中文海外购和六国直邮两项新动作,开通了其下属的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六大海外站点直邮中国的服务,海淘族们不仅可以在亚马逊的国外网站上用中文购物,还可以在国内本地享受售后服务。而此后的双十一、美国黑色星期五大促销,亚马逊皆有所动作。
“以前直邮电商确实太少,所以在外国电商平台上只能用转运的方法买东西,也就是找一个当地地址作为转运点,由这个转运人再把你买的东西寄回国。”石群青告诉记者,虽然转运可选择的商品多,而且运费相对较便宜,但是若没有想办法避开消费税,还是“很不合算”,且转运途中如果出现丢货、少货的情况,很难查明也难交涉寻回。“所以考虑到快递过程中的安全性,直邮的优势就很明显了。”石群青说,“现在有些国外网站开通了直邮模式,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填中文地址,商品也是直接邮寄到国内,因为不需要转一手,购物变得很简单。”
由于看到了中国海淘市场的巨大潜力,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各出奇招招揽国内的“海淘族”,试图在还未形成固定局面的跨境进口商品销售上占得先机。他们或是直接将网站搬到中国,并在香港、台湾等地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将商品辐射区域覆盖整个中国大陆;或是开设网站中文版,通过IP识别技术向登录网站的中国消费者告知其相关中文、直邮服务;亦或是如美国零售巨头Costco(好市多)选择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合作,借用本地平台开拓市场。
亚马逊的新举措能否见效还需时日证明,葛道远也坦陈:“跨境电商总是知易行难,具体操作是相当繁复的过程,来自全世界的选品,需要精准的机器翻译技术,系统自动符合税收规定等等,为此我们做了大量技术上和适应政策上的准备。”
“水土不服”的困扰
美国百货公司内曼·马库斯(Neiman Marcus),在争夺中国市场时的经历最为“惨烈”。该集团同名电商品牌2012年12月7日在国内上线。为推广其网站,内曼·马库斯不仅制作了中文广告视频,还曾在上海邀请国际9大品牌作秀。但种种尝试却未能帮内曼·马库斯在中国站稳脚跟,相反,在这家跨境电商入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关闭了中文网站,拓展中国海淘市场的计划宣告失败。
不仅内曼·马库斯没有入得了海淘族的“法眼”,英国折扣时尚电商颇特莱斯(outnet.cn)也未能成功笼络消费者的芳心。2012年正式上线的颇特莱斯中文网站,如今也面临着裁员撤出中国市场的难关。
同时,在过去几年陆续登录中国市场的跨境电商中,包括英国最大潮流服饰电商ASOS PLC (ASC.L) 、意大利奢侈品电商集团Yoox SpA (YOOX.MI) 旗下yoox.com和thecorner.com等,其发展都受到了不同情境的局限与挫折。
“我知道有些国外网站开了中文网,但是商品种类少,而且支付也比较麻烦,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它们的中文网站值不值得信赖,所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海淘族都不太在上边买东西。”石群青说。这些在国外名号响当当的跨境电商,在国内消费者的心目中却未能建立起强大的企业形象。
据研究咨询机构No Agency 的中国时尚电商行业趋势报告称,国际电商在华发展受阻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目前,国内电商大战一轮接一轮,行业内竞争激烈,各大电商间的广告战与价格战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而这与国外不少电商的扩张政策相悖,在没有大笔投入的前提下,想要获得中国市场必然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国内消费者被培养起来的网络消费习惯与国外不同。以奢侈品电商为例,中国消费者一方面并未养成网购高价物品的购物习惯,一方面也不相信这些网络虚拟平台商品的来源以及其真实性。同时,跨境电商推出网站中文版、海外直邮等业务也网罗了一批海淘族。因此,国外电商在中国开网站这条路似乎还没有人能走得通。
与此同时,不仅仅国际电商在开拓中国海淘市场时感到困难重重,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华尔街日报》在2014年底就曾撰文称,上线10个月的天猫国际正面临困境,虽然一些商家获得了早期的成功,但约70%的商铺几乎没有成交量,已有部分商家考虑撤出平台。由此看来,跨境进口商品的电子商战才刚拉开序幕。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