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盘点:北京“互联网+农业”带来的启示

互联网+农业大潮来袭,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是在一片热潮中,有些问题也亟待思考和解决。互联网+究竟会在农业加快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农民将如何在互联网介入的产业链中分享发展红利?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北京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其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或许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看大屏幕种地,减少六成以上水肥在通州区台湖镇的金福艺农科技园里,每个大棚里都装备有各种传感器,实时测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7项指标,然后无线传送到监控平台。工作人员坐在监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就可以了解大棚里的各种状况,轻点鼠标,就能为农作物调节温度、浇水施肥。技术负责人孙锐介绍,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水、肥等使用量减少60%,用工减少70%。从2010年开始,北京在13个郊区县的5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比如顺义粮食万亩示范方借助物联网、北斗导航、4G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节水节肥,降低劳动力成本,效益十分明显。但与此同时,物联网应用也面临着设备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等问题。以金福艺农为例,公司一年的农业收入为3000万4000万元,物联网建设投入就要700万800万元,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也需10万20万元。物联网不像化肥和农药那样能直接产生效益。孙锐表示,对效益不高的农业企业来说,物联网投入压力巨大。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认为,真正要凸显物联网的效益,关键要扩大运用规模,平摊使用成本。面对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如果技术装备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物联网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久前,北京市农委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市互联网+农业的重点任务和努力方向,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提升万亩示范方模式,打造一批实施物联网技术的种植业示范点,最终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播种、灌溉、施肥等精准化作业。鼓励农民触网,但并不见得每户农民都去自己开网店不怕种不好,就怕卖不掉。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一直是困扰农民增收致富的老大难。从供给端看,北京有大约80万亩的粮食、60万亩的蔬菜、100万亩的瓜果,总共200多万亩耕地。从需求端看,仅北京市就是一个有着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大市场,可就这样我们的农产品还存在滞销问题,更别说优质优价!林克庆说。北京市农委产业处处长任志刚认为,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农业的经营方式,由传统农业一家一户的经营为主,转到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上来。另一方面是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密云县河南寨镇,80年后青年孔博开办的淘宝网店密农人家,连续3年位居淘宝网生鲜蔬菜类北京市场第一名。2015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080万元,一举解决了当地农民的销售难题。我们并不赞同每户农民都去开办网站,但是鼓励他们‘触网’,比如通过专业电商、微博、微信等各种互联网手段推介自己的产品,力争好收成有个好收入。任志刚说。随着京郊农民纷纷触网,如今平谷大桃约有20%的产量实现网络销售;昌平40个苹果专业合作社的果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一空;延庆县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实现电商销售额500多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近60%。与此同时,多家企业正在搭建全国行业的垂直电商平台,如大北农旗下的猪联网推出了生猪交易平台、伟嘉集团正在打造全国蛋鸡综合服务电商平台。任志刚说,我们的目标是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应用农业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90%,互联网渠道销售北京本地农产品占比超过30%。用大数据服务,让农民找到市场,市场也能找到农民在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当地农民成立了绿奥蔬菜合作社,产品定向销售给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社每年销售的蔬菜达300多万公斤,占7个村蔬菜总量的3/4。与传统模式不同,当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实现以销定产。我们利用大数据,结合设施类型、地域等因素,为农户计算种植时间,并给出种植面积的生产建议,做到以销定产。保证农户产多少卖多少,并且做到优质优价。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源说。农村最需要的服务就是信息服务,让农民找到市场,市场也能找到农民。林源认为,大数据的应用,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结起来,改变了农民盲目跟风的问题。互联网+农业能否落地,大数据是关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各级政府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顶层设计,造成盲目建设,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从2003年起,北京就开始持续推进‘221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15个涉农部门、13个郊区县‘三农’信息共享。其中,仅农村经济基础数据库数据量就达到30亿条。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党支书记马俊强介绍,在211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北京又搭建了221物联网监控平台。这个平台在设计初期就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为新增模块嵌入预留了端口,只要技术路线一致,不论是否为试点企业,都可接入平台。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以221信息平台为基础,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级农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各类数据跨行业、跨地域采集、汇聚、加工分析,通过互联网及时推送给用户端,来更好地引导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任志刚介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生产者定位消费者的需求,再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简单地说,农民通过大数据就能决定农作物种植品种和面积,改变过去靠经验、凭感觉的盲目局面,减少同质农产品扎堆上市、恶性竞争的现象。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还将在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覆盖监管和双向信息追溯。

上一条:微信免费打印照片?一不小心隐私全部泄露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