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靠社区基因做跨境生意 很“作”很火
2017-08-19 175
这是成立不到两年的小红书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如果不说,你可能很难将势如破竹的它和盛产“慢”公司的上海联想到一起,但换个角度想,从海外购物指南起家的小红书又十分适合在有着“海派文化”、精致生活氛围的魔都生根发芽。
“我们想成为上海快公司的代表”,在小红书位于新天地SOHO的办公室里,联合创始人瞿芳接受了专访,她和我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说小红书希望做一家上海的“北京”公司。
如果说“唯快不破,凌厉而疯狂”是北京创业者的行事风格,那么小红书是如何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攻略到社区、再到跨境电商的快速升级?它到底拥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得众多妹子们将其比作是个装满“买买买”欲望的潘多拉盒呢?
让我们先回到2013年夏天。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烈日当头、40度的高温下,两个创业者正怀揣着刚拿到的天使基金,汗流浃背地走在7月上海的大马路上,四处寻觅几十平米的办公地点...
“很作”的小红书
不过,你大概不会猜到这条大马路其实是在上海寸土寸金的法租界吧。
小红书的两位联合创始人瞿芳和毛文超就是刚才故事的主人公,都说上海的妹子以“作”出名,瞿芳笑称他俩也有个共同点:就是很“作”,特别注重生活品质,所以无论是挑选办公地点还是平时用的东西,都希望兼顾品质和性价比。“而国外有不少性价比高的好货,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爱旅行的毛文超和对购物信息十分敏感的瞿芳发现,当时市面上的旅游攻略千千万,却唯独在海外的本地购物(要买什么、在哪里买)上没有特别好的服务,由此萌发了将自己的海外购物的经验通过产品来分享给大家的念头,于是就有了“小红书”。
2013年10月,以PGC为主的小红书购物攻略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主要针对入门级的用户的基础购物指南,覆盖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热门旅游地。这些攻略都是由毛文超和瞿芳找当地购物达人编写而成,里面既有性价比高、特色鲜明的品牌和商家介绍,也有最热门的商圈专题,像是个一站式的海外“血拼”地图。
但单纯攻略、指南型的产品对购物这种时效性更高(季节打折、店铺更新)的场景来说依然不够,相对静态的信息流使得攻略型产品很难和用户之间产生即时、双向、有粘性的互动机制。
“海淘版知乎”
团队很快意识到需要转型,因此在13年12月初上线了“小红书购物笔记”APP,它是一个垂直类社区,用户以具有境外购物习惯的女性为主。对于这些偏重度的消费者来说,社区可以带给她们更新鲜的购物信息和更多元的购物体验,比如“刷”、“逛”和分享。
移动购物社区一上线,小红书就很快地被冠上了“海淘版知乎”的昵称:
由于鼓励用户分享和交流自己用真金白银败来的境外购物心得,并且借鉴了游记分享应用的信息结构化方式——每个商品都有相应的名字、照片、用户心得、价格和购买地点等说明,使得小红书某种程度上和知乎很像,都是通过UGC生产了高质量的内容,从而帮助信息更中性、客观地输送给用户。
另外,瞿芳和我强调了一点:小红书的社区重的是内容,轻的是背后分享的人,并没有权重用户和所谓的红人机制。团队最近做了一个统计,目前小红书的用户平均一个月打开应用超过50次。
我很好奇刚开始小红书是怎样做的冷启动,又如何保证了高质量的UGC?瞿芳说,“所谓的冷启动还是在对的时间切了痛点。我们社区UGC是从出境时的购物场景开始做切入的,因为这批人就是生活方式的先行者,所以分享的内容都是高质量的。而在海外时又是高频率购物时间,大多数妹子都是1个空箱子去,2个满箱子回来,想想都是笔记呢。此外,社区一旦跑起来门槛是很高的,因为沉淀的除了内容,更多是一批粘度高的用户,他们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和互动。”
“爆款集散地”的电商梦
如果说社区帮助用户解答了“不知道”哪里有好货的难题,那么小红书去年10月份上线的“福利社”解决的就是“买不到”困扰。毕竟在一个购物社区逛久了,女生们自然容易产生“买买买”的冲动。
我问瞿芳,小红书从社区出发做跨境电商,是计划之内的事情吗?有没有一个关键的节点,比如社区帖子和用户数达到某个量级?
“我们在出发的时候其实没有明确规划,现在做的东西是当初的方向之一。因为是购物社区,自然而然地会有电商属性。中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节点,我们上电商的考虑是要尽快开始建设这个生态系统,从此用户进入小红书时,不仅会被社区呈现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更能很快实现良好体验的闭环。”
“当然,团队里也有担心,习惯社区的用户会不接受商业化,就像豆瓣的每一步都很难。但是我们心里是知道迟早要走这一步的,快一步就是先机,而社区本身讨论的就是购物,也让我们快速完成了这次升级。“瞿芳说。
电商方面,小红书的做法是:跟海外品牌商或大型经销商建立直接的联系,实现海外直采,并在国内保税区仓库进行备货,从而保证真品和发货速度。瞿芳告诉我,小红书目前在郑州和深圳的保税仓面积已经做到了全国跨境电商第二。
可为什么跨境电商这事,小红书能做起来?
在她看来,跨境电商的产品跟国内品牌不一样,之前并没有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数据,这就要求团队对可能受欢迎的产品非常敏感,同时具备产品运营能力。相比其他纯电商类玩家,小红书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前端的社区基因。
“我们的社区里有很多海外商品的数据,所以我们了解用户喜欢什么、在分享什么、点赞最多的是哪些,通过对这些数据做学习,就可以分析出哪个可能是爆款,小红书的社区是个天然制造爆品的地方。所以,我们社区的部分还是在的、没有变,只是加了一块业务,往产业链后端做了一步。社区是第一位,第二位是电商。”
团队将社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是有道理的,海外品牌商之所以愿意和小红书合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品牌商可以直观地在社区中看到收藏和喜爱自己产品的真实用户,二是小红书上不卖广告,如果不在上面销售商品的话,等于丧失了整一个有效的曝光渠道。
瞿芳举了个例子,“我们这里都是用户自己买,觉得好,然后上去推荐的,所以特别是外国的品牌,会喜欢这类中立的平台。像澳洲最大的保健品牌Blackmores,表示很喜欢小红书,想要直接合作。所以我们是直接去拿货的,价格确实在行业里面是最好的。”
我问她怎么来定义现在的小红书?瞿芳想了想说,“应该是个生活方式的引导者,你在社区里发现了这么多性价比的好东西是可以让我过上更好生活的,然后通过福利社这样简单快捷的方式把这些东西真的带到你的生活里,去改变你。”
最恐惧的是什么?
两年时间内,小红书从一个只有10人左右团队的工具型产品快速迭代,抓住了13年移动社区崛起和14年跨境电商起飞的关键节点,一路跑到了队伍的前列。
“你现在最恐惧什么?复盘的话,你会给当时的自己哪些建议?” 采访的最后,我抛出了上面两个问题。
在瞿芳看来,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和“人”有关:“最恐惧是个人的成长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速度,自己的眼界和发展局限了公司的成长。第一阶段是我们生拉硬拽,带着大家来跑,现在公司发展太快了,业务线越来越多了,远远不够。我们自己的成长速度是有限的,需要更多带兵打仗的人。第二个,如果要复盘,我认为当时还是不够大胆,缺少前瞻性,有些业务应该提前就干。不过讲到最后,创业公司每项新增业务都是需要人去做的:我们现在的纬度比较单一(编辑推荐、关注),原因是我们智能化的事情做慢了,同样也是因为没有找很重要的人放在核心的位置上。你就发现归根到底是人的事情。”
至于未来,瞿芳说小红书希望变得更加智能,当社区的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如何既满足一个白富美又满足一个需要被educate的学生?只能通过智能化推荐来实现了,因为编辑再努力也只有一个页面可以呈现内容,根本是产品的形式而非内容筛选的标准。
至于之后,小红书会是怎样的产品形态呢?等着看吧。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