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分析:小米扬起的价格屠刀是否会落回自己身上?

在硝烟四起的国产手机市场中,小米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经历了为发烧而生、屌丝手机、艺术钢板到现在所谈的工艺和手感等几个阶段,加之其强大亲民的MIUI作为内芯,我们见证了一个手机公司的崛起。而一大批或清新或暴力、或情怀或贱卖的厂商正此起彼伏地在国产手机市场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知名外媒Android Authority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小米的营销和产品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让我们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小米的:小米近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逐渐被其竞争对手们追赶上来。小米手机以接近成本的价格直接销售给用户,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广告成本,这使其在初期就迅速确立了国产手机的霸主地位,并且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也几乎始终处于销量前五的位置。存在的问题看起来,经历了三年辉煌的小米的前景依然是一片光明,但是有的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可与诉讼:小米一直声明,市场环境的差异是它不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而小米选择销售手机配件作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开始。但实际上,只要小米开始在欧美销售手机,其他厂商就会用专利和许可对其进行打击。现有厂商都不愿意小米进入这个价格持续走低的、已经停滞不前的市场。接地气:在谷歌服务无法畅行的中国手机市场,小米已经将安卓系统和手机设备做得浑然一体且非常亲民。但是美国用户和欧洲用户是否喜欢同样的手机呢?也许会,但是小米将需要对其产品进行一番不小的改造,并且努力使其在海外市场赢得新市场与当地用户的认可。其现有的模式和产品并不一定会奏效。在线销售:直接购买手机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容易,但是很多美国用户仍然喜欢跟运营商签下合约机。小米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可能都不会出现在AT&T或者Verizon的合约机列表中,那么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在线直接销售的小米将会走多远呢?薄利:作为一个私有公司,小米拒绝公开其具体成本和收益,只是声明了公司是盈利的。在2014年销售的6100万台手机带来了大概120亿美元的营销额。但是很多人质疑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利润。一直被模仿:最后这一点迅速成为小米所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华为、魅族、联想、中兴、乐视等一批厂家均打出了在线直销的销售模式以及更低价格的产品线。最近,甚至奇虎公司也一直努力着进入手机市场要分一杯羹。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如果将上面的五个问题放在华为身上看一看,小米的处境就更为严峻了。首先,经过多年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打拼,华为有着充足的许可和专利积累。它有着线上购买、实体店运营以及合约机绑定三方面的销售渠道,在2014年有44.9亿美元的收益。华为正在用行动证明:其荣耀产品线能够追上甚至赶超小米,华为也有能力利用在高端产品线亏损销售的策略来打压小米。然而,去年苹果在中国、巴西以及其它小米的目标手机市场上的表现比小米好得多。在开始阶段,小米确实在模仿苹果的风格和营销方式。而事实证明,无论如何模仿或是要摘掉模仿的帽子,在中国市场上手机销售的第一名依然是苹果。值得一提的还有魅族(要早于小米进入手机市场)、一加(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乐视(抛开其宣传文案,乐视手机的外观给外媒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及最新的奇酷手机(有着强大的资金支持,并且极度渴望进入手机市场)。所有的这些竞争对手都有能力将价格拉得更低。然而如果用烧钱的方式来招揽更多的用户,这样的手机公司终将走向灭亡。乐视移动总裁冯幸也承认过他们计划在硬件上亏本经营来获取更多的用户。向其他设备领域扩张当利润率非常低的时候,一步走错也许会导致满盘皆输。小米也许将用众酬的方式来融资并且扩张产品线。小米已经有了手环、移动电源、摄像头、电视、耳机甚至是空气净化器等诸多的产品线。而且小米应用商城也贡献了一定的收益。雷军说,今年小米移动服务的收益将要达到10亿美元。小米的营销手段和分为也许可以转变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模式,而不仅仅取决于智能手机硬件的成本市场。最后的胜利属于谁?小米在中国市场甚至它的目标市场(比如印度)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也许它并不需要在欧洲或者美国销售手机。而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也一直在增加,例如,大公司有更多的资本而小公司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苹果和三星在市场中都已经有了稳固的地位,并且他们的手机产线都有丰厚的利润。在剩下的市场份额中,一大批制造商在进行着空前激烈的拼杀。随着更多的厂商进入市场,来争抢越来越少的用户,很多的小公司很有可能会很快的消失。在成立了新品牌ZUK之后,前联想移动副总裁常诚说过:你可以用别人的模式来打败他。小米作为这场手机厂商大战的主要发起者和受益者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稍有不慎,也会沦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上一条:钱海利:资本看中互联网金融背后的大数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