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分析:供需两头热 如何让电商下乡真正落实处

近日,市商委正式印发《重庆市电商进乡村工作方案》,提出“五个一批”建设思路,即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批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支持一批涉农、加工企业开展网上经营,组织一批农网对接活动。这标志着,我市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化建设正式拉开序幕。重庆的电商下乡现状如何?要让电商下乡真正落到实处,突破点在哪里?当前全市推行电商下乡工作的具体考虑和部署又是怎样的?4月15日,记者对此展开探访。现状:供需两头热今年年初,京东集团重庆首家“京东帮服务店”在涪陵开业,将为涪陵18个镇、22个乡的京东消费者提供大家电配送、安装、维修服务。按照计划,今年年内,京东将在重庆各区县开设20家左右的服务店。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商巨头也在加快布局重庆的农村电商市场。此外,香满园、鲜立达、味派网、土优鲜、田园优选等一大批本土电商平台也正悄然崛起,在抢抓各乡镇农产品货源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消费服务。市商委农村流通处处长简真瑜介绍,市场资本抢滩农村电商市场,其看重的是村镇消费潜力。当前,乡镇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乡镇孕育着大量的购买力,但乡镇实体商业发展速度却远跟不上当地消费需求的增长,以至于很多商品都需要进城采购,这给电商提供了“刚需”空间。此外,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行政村互联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加上当前正在实施的“快递下乡”工程,农村快递末端服务水平较大提升,这些配套条件的日渐成熟,也为电商下乡提供了便利。尴尬:进去容易出来难“其实,电商下乡的功能归根结底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通过互联网,将外界的东西卖进农村,农村的东西卖到外界。”在简真瑜看来,目前各大电商巨头看重农村电商的直接原因,便是将外面的东西卖到农村,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这方面已经有所成效。但通过互联网将农村当地的东西卖到外界还任重道远。为什么通过互联网将东西卖到农村并不难?市商委电子商务处处长王迎曦介绍,虽然乡镇的老百姓在网络购物方面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网购条件、不懂网购操作等诸多硬伤,但电商给其带来的便捷实惠比在城市中体现更胜,比如现在网上购买、送货上门的大型家电产品,比以往坐半天车进城在门店里购买的还便宜、方便,这就刺激了村镇居民学习网购的兴致和热情。然而,难点在于如何将本地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方式卖出去,并且能卖得远、卖得久、卖得起好价钱。去年,首次“触电”的江津重豆豆腐乳就尝到了甜头,在淘宝开店后,不到一年就增加了200万元的销售额。但当前,这样的案例毕竟还是少数。究其原因,王迎曦分析,重庆的部分乡镇并不缺乏特色产品,缺少的是具备互联网属性的产品营销,同样一款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和在农贸市场销售的包装和营销思路是完全不同的,而这最终归结于互联网营销专业团队及人才的缺失。此外,网商平台缺失、仓促物流配送不便等配套问题也是绊脚石。破题:构建农村电商“生态网络”鉴于此,简真瑜介绍,要让电商下乡真正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并非要改变“电商”形态,而是要改变“乡镇”这片适合电商生长的土壤。通过构建一个由线上平台、线下服务点共同组成的乡镇电商“生态网络”,不仅让乡镇百姓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便捷实惠,还可以利用电商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增收致富。“线上平台方面,我市将采取与国内电商巨头合作,及本土电商自建的方式,3年时间打造10个以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主要负责畅通线上市场渠道;线下服务店方面,我市将采取市场运作、政府指导扶持的方式,3年内在每个区县建成1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中心镇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主要负责电商物流、技术等配套支持。”简真瑜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方面还将支持传统涉农乡镇企业主动触网,并组织举办农网对接活动。此外,在部署农村电商架构的同时,我市近期还将启动“千名电商带头人”培育计划,专门培养一批既懂网上购物、又具备农产品网上营销能力的农村电商人才及团队,在创业兴业的同时,对乡镇居民进行互联网普及、培训和服务,从根本上带动提升农村网上购物和网上销售的能力。(来源:重庆日报;文/阳炆杉;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条:未来10年电商新奶酪—马云模式印尼开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