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庞敏丽:打车软件赔钱赚用户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在接受《西宁晚报》采访表示:用四亿元买两千万新用户,平均吸引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才20元,远远低于电商行业人均两三百元的新用户获取成本,如果砸给广告,又能带来多少流量与注册用户呢?以下为报道全文:《打车软件赔钱赚吆喝为哪般?》近日,打车软件开启第三轮血拼。微信支持的嘀嘀启用每单最低12元最高20元的随机补贴,支付宝撑腰的快的则宣布每单补贴涨至13元。据统计,双方宣称的投入补贴已经达19亿元。这种赔钱赚吆喝、请全国人民坐出租的壮举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商业考虑,又有哪些风险值得关注?打车不花钱反赚钱真没想到,打车不仅没有花钱,下车后出租车司机反而给1块钱。上海白领李小姐在朋友圈里感慨。原来,李小姐用嘀嘀打车叫出租车,微信支付随机补贴了15元打车费,但是她坐车只花了14元,所以下车时司机反而找回她1元。除了费用实惠之外,打车软件的方便也备受消费者青睐。在上海浦东新区工作的王猛说:大冬天时使用打车软件,不仅不用在寒风中等车,出租车还会开到楼下等你。这感觉,简直像有私家司机一样。从打车软件中受益的不只是消费者,出租车司机也尝到了甜头。开了十多年出租车的金建刚师傅告诉记者:打车软件真的挺好用,每个月能多赚一千多块钱。对于打车软件的良好体验,政府部门也乐观其成。上海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约65%,出租汽车供求关系正常。可以预计,随着打车软件的普及,2014年里程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据称,目前上海已计划将第三方打车软件纳入出租车公司叫车系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从补贴上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确实是在砸真金白银。按照嘀嘀打车两次公布的数据,第一轮营销活动花了4亿元,此轮是10亿元。快的打车在1月21日宣布一次追加投入5亿元,2月17日又表示:快的打车奖励永远比同行多1块。据此计算,双方宣称补贴总额至少达19亿元。一边是疯狂砸钱,另一边却有人不太买账。卖的总比买的精的观念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虽然打车软件看起来实惠多多,但是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戒备仍未卸除。截至发稿时,在新浪微博关于打车软件烧钱大战的调查中,超过八成调查参与者认为成王败寇!之后哭的就会是消费者,不到二成调查参与者认为两败俱伤!反正两家都不差钱。那么,两家打车软件的业绩又如何呢?易观19日发布数据称,2013年第四季度,快的市场份额为46.7%,高出嘀嘀3.1个百分点。但在速途研究院19日发布的报告中,综合多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数据,截至2月17日嘀嘀总计下载量占比46.60%,比快的高出2.39个百分点。虽然数据眼花缭乱,如果考虑到统计误差,目前两款软件基本上打个平手。砸钱到底为了什么?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考虑:首先,双方看似各不相让,实际可能早有攻守协议。君不见,苏宁和京东曾经的电商大战,也说价高就赔。虽然嘴上骂得厉害,但是后来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双方都有分寸。没有PK就没有人气,两虎相争引来关注,最终大家共同发展。至于两款软件最终谁是老大,主要还是要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市场格局,这也不是砸钱能决定的。其次,一款手机APP用户起码上亿才能盈利。通过这种两军对垒的阵仗,虽然自己赔了一点钱,但是就当是广告费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打车软件,消费者纷纷乐于下载使用。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54%的网民使用过打车软件。如果想通过广告达到这效果,可能花的广告费比补贴费还要多。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认为,用四亿元买两千万新用户,平均吸引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才20元,远远低于电商行业人均两三百元的新用户获取成本,如果砸给广告,又能带来多少流量与注册用户呢?打车软件不是没风险面对两款打车软件,技术人员提醒:比谁省钱多之余,还得比一下软件后台的‘流氓’程度。记者用腾讯手机管家查阅发现,快的涉及4项手机信息,包括获取联系人、通话记录、手机位置和手机识别码,而嘀嘀涉及的手机信息比快的还要多两项,即发送短信和获取短信内容。至少从安全性来看,快的略高于嘀嘀。此外,打车软件也可能有损市场公平。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勇勇认为,以中老年为主的乘客或因不使用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叫车软件,被排除在手机打车潮流之外,因此对于部分消费者是不公平的。其实,在打车软件之争的背后,无论是争关注还是争用户,其实都是商业竞争。只要没有触碰法律底线和损害消费者利益,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搞清楚的是自己需要什么,别被忽悠就成。

上一条: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明年315实施,电商们要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