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新政第十天:海关下发过渡政策
2017-08-17 197
但这个过渡性的“去库存”措施只是让大家松了一口气,让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担忧的是,这个激起重重波澜的海淘新政,虽然经过了两轮调整,却依然面临核心监管盲点—通关单。
而更多的人在等待质检总局最后细则解释靴子落地的同时,开始与时间赛跑,透过各种渠道,“跑部前进”,以获取最后喘息的时机。
过渡性的去库存通知
虽然早在3月底,财政部就已正式发文,确定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将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即B2C)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但企业经营范围的正面清单,却在4月7日21时左右才正式公布。
众多政策涉及的企业开启了通宵模式,因为留给它们调整内部系统与海关正式对接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这同时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对于那些在4月8日之前就下订单,刚刚到岸或者从海外出货的产品,如果不在正面清单之内,该怎么办?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曾报道,根据接近决策人士的解释,针对保税园区有库存和订单在途的状况,还会有缓冲期政策。
到4月18日,这个政策最终下达完毕。《通知》核心内容包括对4月8日(含4月8日)前在库或者在途的商品,不论是否在正面清单之内,都可以继续销售,直至售完为止。具体表述为,对于4月8日(含4月8日)前运抵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者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商品,不论是否属于正面清单范围,均允许电商企业免于补领许可证和通关单,直至售完。对4月8日(含4月8日)前虽未入区但已经从境外启运尚在运输途中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商品,海关验核相关合同签订日期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启运日期后,允许相关商品入区。
此外,对于新政规定跨境电子商务个人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为便于操作,年度按照自然年计算,其中2016年自4月8号算起。而各个口岸在具体执行尺度上也会稍有差异,有些口岸执行的标准是,4月8日下订单的商品,不论是否运输出来,都可以继续销售,直至售完为止。
本报此前亦曾报道,在很多地方,监管部门在“正面清单”要求之后,实际操作考虑到企业的库存压力,也在执行缓慢通关放行政策。这让相当一批在此期间将正面清单之外商品下架的企业相当受鼓舞。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出于避险考虑,已经在过去的十天内快速调整库存和品类,将这些下架商品运转至海外仓改走直邮。
因为在过去两年中,他们曾经经历了多轮政策微妙的调整,也因此锻炼出了敏锐嗅觉。“不论政策如何变,还是得两条腿走路啊。”
但还有一些人依旧迷惘。一家以进口牛肉为主要商品的跨境电商,过去几年中在国内保税区内投入大量资金建了专业的冷链设备,但由于牛肉并不在正面清单之中,这些设备现在很可能成为沉没成本。
关键的通关单
在过去10天里,一边调整品类和库存,一边“跑部前进”主动反映情况,或被动接受来自各级部门的调研,成了跨境电商全行业的写照。
多位参加了此类调研的企业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实质上,即便清单放开,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一张通关单上。两批正面清单都显示,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二线”出区时免于验核通关单备注。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这表明跨境电商进入保税区的监管已经与一般贸易趋同。换句话说,这张通关单意味着未来所有进入保税区的跨境电商都得按一般贸易方式,申请到各类入境许可证,而涉及到食品、药品、保健品、奶粉类的要求尤其严格。
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现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的此类产品,几乎都是国内并未销售的,按照欧美标准生产的长尾产品均面临准入问题。
但有趣的是,食品、药品、保健品、奶粉、化妆品这几个品类,正是国内消费者需求量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容易以集货模式进入国内保税仓的商品,也是国内“阳光化”B2C跨境电商库存最大的品类。而非标准类的个性化产品,比如皮包、衣服、鞋等,商家则更倾向于从海外仓直邮发货。
从《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多份调研材料中可以看到这一趋势。某知名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城市内的多家企业,订单都遭遇了断崖式下滑。由于新政的不明确,多家小电商和非自营平台电商业务几乎全面暂停,而其他商家则面临35%~77%的下滑规模。多位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这源于决策层对进口B2C跨境电商所出售的商品性质的认定,即到底是货物贸易还是个人物品。
从财政部陆续发布的税收调整政策来看(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认定集货模式从海外进入国内保税区的部分为货物。
一位保税区人士对此称,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因为在以前的监管中,跨境电商中的商品是按照个人自用物品来看待,等同于在海外自行购物。这样交税是以个人为主体,如没有获得《食安法》注册的配方奶粉、没有获得许可证的进口食品等,都可以视为境外个人选择的结果,可以直接获得通关单。
如果一旦视为一般贸易,那么按照执行方式,进境必须有完备的许可证等必要手续才能申请通关单,这就带来了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监管难题。比如,超过4位进口B2C跨境电商平台及品牌商均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最近几天虽然配方奶粉已经获得进口豁免,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只能销售保税仓内已有的库存,新的订单并不能从海外进入位于国内的保税仓,物流陷入停滞。
通关单引发的连锁反应远不止以上问题。包括洋码头相关负责人在内的多位电商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认定2000元以上不可分割的产品,只能按照一般贸易收税,就面临了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由于一般贸易的缴税主体必须是企业,而个人消费者不能提供一般贸易需要的相关手续去报关,事实上无法交税,导致这类产品都只能下架。
“我也很头疼这个新的增值税发票,我们又不是渠道商,如何做成本抵扣?快递都已经交过一遍税了,为什么还要统统加上,再以这个为税基交增值税呢?”一位业内人士如是称。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