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胜亚马逊和eBay?揭秘速卖通这五年
2017-08-04 325
它曾经“一厢情愿”地要驱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而如今,它真的实现了与中国质造“两情相悦”。
它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业务,在这个地球上还找不到参考对象。
它走过弯路,但每一次的调整都迎合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大势所趋,而跨境电商出口还只是开始,之前的一切都只是铺垫。
当别人开始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速卖通已经远远地跑在了前面。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以及全球的很多角落,速卖通(AliExpress) 已经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电商平台。仅在俄罗斯,每天就有数百万消费者访问速卖通。而且,速卖通App在数十个国家的生活应用类或购物类下载量排名第一。可以说,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速卖通完胜Amazon和ebay。
2014年11月12日下午4点,阿里巴巴滨江园区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为了让300多位速卖通(AliExpress)同事看见自己,沈涤凡纵身跳上办公桌,站在那儿向所有人汇报双11的战绩。作为速卖通的掌舵人,他只想传递一个信息:“速卖通要坚定地货通天下”。
这是速卖通第一次参与双十一大促,24个小时里完成了680万笔海外订单。
2014年,被马云称为全球化双11元年,而速卖通成为阿里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从上线以来,速卖通每年交易额的增速都超过300%,已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据统计,活跃买家遍布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重点国际的受欢迎程度都名列前茅。
回顾速卖通这五年,每一个关键点都迎合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大势所趋。
2010年,面对严峻的外贸环境和国际消费者迫切的购买需求,速卖通正式上线。但由于体量不足,难以撬动外贸工厂,使得国际B2C的模式更像是速卖通“一厢情愿”。
为了确保速卖通商品的丰富度,它推出淘代销,打通了淘宝和速卖通的后台,让速卖通成为一个千万级的商品库。彼时的速卖通,更像是国际版淘宝。而今天,随着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速卖通再次迎接新风口,要帮助中国品牌完成转型升级。
像沈万三、乔致庸这样的中国古代和近代商人,早就有“货通天下”的梦想。以速卖通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正在逐渐实现这个梦想。
被消费者的需求推着走
一直耕耘国际卖家的速卖通已经5岁,而它的出现完全依托于阿里巴巴B2B业务,并从中剥离而出。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大宗批发明显减少,小额订单增加。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中国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对中国外贸的演变构成了直接影响,也是速卖通模式出现的诱因之一。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平台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每天客户部门30%以上的咨询量来自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买到商品?
一直以来,阿里巴巴平台只是一个信息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直接线上下单的交易需求越来越强烈。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商品的丰富性远超其他国家,面对消费者迸发的购物热情,但却没有一个可以直接购买的承载体。
基于这样的考虑,2010年4月速卖通正式上线。
那时,速卖通实则是面向海外批发商或零售商的小额批发,客单价在1000-3000美元,最早的产品具有体积小、价格高的特点。数据显示,当时3C类目占到整个平台交易额的70%,可见3C类的标准品在速卖通早期占有绝对地位。
很快,速卖通团队看到了一个趋势:零售订单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批发类订单。
“2012年,经过一年的讨论,速卖通选择全面转型,因为我们相信能服务好C端消费者一定能服务好企业用户,但反向则不能兼容。”速卖通3C行业运营专家李翔向《天下网商》记者回忆。
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速卖通在转向C端消费者后迅猛发展,但如今小额批发形式仍存在,以配饰为例,占类目销售额的30%。
面对危机,化解危机,是速卖通每年的必修课。
2011年8月3日,ebay旗下的美国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终止于速卖通的合作,这是速卖通的第一次危机。
最初,速卖通团队就考虑做跨境支付,但搭建跨境支付体系的成本过高,而当时速卖通的体量甚至支撑不了成本。所以,速卖通选择和PayPal合作,并占了速卖通支付量较大比例。ebay远远低估了速卖通的发展速度和实力,它开始慢慢地感受到了某种压力。
“你这是在养虎为患。”eBay把当时PayPal亚太区CEO罢免。PayPal终止合作,把速卖通逼上梁山。在迫不得已下,速卖通开始向支付宝提需求,希望能推出国际支付宝。现在看来,这次危机对速卖通是好事,让它在体量爆发后,不至于受制于人。
曾让外贸集体转型但为时过早
速卖通曾一度希望能够驱动中国的外贸群体,但在那个时间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沈涤凡向《天下网商》记者回忆,2011年,速卖通组织优质卖家走访中国最大的服装制造基地——东莞,向外贸工厂提出拿500件衬衫,可外贸工厂直接明了的回复,一万件以下的衬衫只要一开机就会亏钱。
“这是当时外贸的现状,而500件已经是速卖通上最优秀的卖家。”沈涤凡坦言,“500件和1万件的差距背后,其实是你一厢情愿,第一他没意愿,第二你没实力。我们一开始想把整个中国外贸厂商进行转型,有点螳臂当车。”
可见,通过外贸工厂的货源,将速卖通打造成国际B2C,与当时的整体环境有所出入。沈涤凡把这一策略,看做速卖通在判断上所走的弯路。
所幸,速卖通没有选择逆势而为,而是重新思考速卖通未来的方向。
速卖通作为阿里集团国际扩张的冲锋队,背靠着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源,商品都极其丰富。以淘宝为例,10亿的商品量,这是任何一个平台都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不依靠集团现有资源,先将平台丰富度提升呢?
2012年9月,速卖通开通淘代销,将速卖通卖家后台和淘宝卖家后台打通,引入海量商品。如此一来,服装、珠宝、鞋包等非标类商品蜂拥而至,让速卖通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千万级的商品库,对海外买家的冲击大大加深。速卖通运动行业运营专家庞伟告诉《天下网商》记者:“上线之初,所有非标配类目一个月增加了500万的商品数,相当于一年的上新数量。对卖家来说,先用淘代销把流量引进来。”
一方面,海量商品带来了巨大流量。另一方面,SKU数量丰富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代销的商品同质化严重,而且从淘宝转移至速卖通的商品,其实并不完全符合海外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在西班牙,当地消费者认为速卖通上的L码,对于他们而言是S码。
2013年3月,速卖通陆续关闭淘代销工具,向卖家传达“要精细化运营淘代销”的思路。一年后,速卖通对淘代销的数量有明确限制,一天最多上传500个。如今,淘代销已经基本被淘汰,一是优化商品,反而把效率降低,而一天500个商品对流量意义并不大。
淘代销的出现无疑增加了整个平台商品的丰富性。速卖通甚至提出了一个口号:“在2004年的时候你错过了淘宝,现在你还想再错过速卖通吗?”
从美国转向俄罗斯
2012年初,产品经理出身的沈涤凡被调任速卖通的掌舵人。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业务,根本不知道参考对象在哪里。”沈涤凡向《天下网商》坦言,即使发展了五年,但仍然有很多环节需要优化。
在毫无参照物的情况下,速卖通将电子商务发达的美国作为最先拓展的重点国家,天然地认为美国市场非常大。
但由于美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品牌商品比中国更丰富更便宜,而且大部分商品都质量优良。当货物的品质和价格不能超越消费者期望时,要改变他们的购物习惯并非易事。
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快速占领市场,而美国的发展速度并没让沈涤凡满意。“那时候,我们会纠结速卖通究竟该怎么做下去,如果一味地在美国跟亚马逊、eBay争夺消费者,会不会重演eBay在中国的失败?”那时,团队开始对先攻占美国市场的战略提出了质疑。
在一轮一轮的讨论后,速卖通团队把目光从美国市场移开,寻找那些既不具备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也不具备美国供应链能力的国家和地区,这才是速卖通真正需要开拓的,因为他们对于中国制造的商品有着巨大的需求。
想清楚后,沈涤凡在2012年做出调整:减少对美国的投入,重点开始发力俄罗斯、巴西市场。“最开始发力美国市场,是速卖通在市场选择上走的弯路。但改变策略并不是说,速卖通放弃美国市场,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国家。”
2014年双十一,一个非洲买家告诉速卖通团队,他之所以到速卖通平台上买东西,是因为在部落里要驱车三十公里才能到商场,而且选择非常少,速卖通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新大陆。
显然,这个策略是正确的,短短两年,速卖通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在2014年下半年,平均每月有1560万消费者访问该网站。根据《生意人报》估计,相比之下,同期每月访问ebay和亚马逊的消费者人数分别为370万人和170万人。
除了俄罗斯,速卖通在巴西同样发展迅猛。根据巴西民意和统计研究所的调查数据,2014年三季度速卖通订单量达1100万,成为巴西最大的网购销售平台。
虽然速卖通在多个国家已经成为当地电商平台前三甲,但是在俄罗斯,速卖通只有1个员工,在巴西、美国都没有员工。沈涤凡认为,速卖通发展的核心不是依靠对当地消费者的了解,至少现在,他不会去跟亚马逊和eBay比拼对美国消费者的了解。
速卖通真正的优势是生在货源地,以及对卖家的了解。“互联网真的做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沈涤凡承认,随着业务量越来越大,速卖通也需要对买家进行精细化运营。
事实上,速卖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还受制于政策、汇率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巴西为例,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外寄到巴西的包裹如果估价超过50美元,那么所征收的关税最高达60%。因此,2014年速卖通在巴西的订单近三分之二为服装、配饰等低客单价的商品。
国际邮联快撑不住了
其实,速卖通和淘宝的发展路径异曲同工。
最初消费者在淘宝购买的商品,只能依靠邮政体系,因为邮政体系是全覆盖的。当这个业务量增加后,四通一达才跟着淘宝一起快速发展。而跨境电商的物流逻辑也几乎一致。
速卖通以邮政小包作为主要的物流配送方式。随着速卖通体量的不断扩大,邮政小包的服务量被饱和,速卖通要需求与世界邮联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与淘宝卖家一样,速卖通卖家最开始都是自主选择物流渠道,但判断标准往往是趋利的——找最便宜的物流。但随着服务要求的提高,势必需要规范整个跨境电商物流的品质。
为此,菜鸟网络与速卖通合作,建立整个跨境物流市场。在国内,速卖通将卖家的包裹统一集中,按照一致的标准要求物流商,并得到更低的价格。
“在速卖通最初的几年,各个环节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或者也可以理解为都是问题。”沈涤凡坦言,虽然跨境贸易的体系早已成型,物流、通关、法律等环节都已具备,但这一系列的环节都是为全球贸易体系服务。
2014年,跨境电商的包裹数已经占到国际邮联包裹数的80%以上。
时至今日,物流的问题才真正暴露,跨境电商已经到一个量级,如果速卖通不去改变物流,全球原有的物流体系已经撑不住未来跨境电商的发展,这将会成为下一个瓶颈。
2013年3月,速卖通所有包裹在俄罗斯遭遇堵塞,在俄罗斯莫斯科邮政入关的仓库里包裹堆积如山,90%以上都来自速卖通,那时俄罗斯每天来自速卖通的包裹数是三万单。
一万多名俄罗斯消费者通过邮件向政府投诉,普京直接把俄罗斯邮政的负责人罢免掉。随后,新任负责人直接与速卖通进行数据对接,所有报关的信息只需要用机器扫描,不需要人工开包检查。不仅如此,在过去所有俄罗斯全境的包裹都要到莫斯科进行分拣,再二次分发,即使是离中国特别近的城市——新西伯利亚海参崴也不例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俄罗斯在全境建了五个分发中心,提升物流效率,配送时间从60天缩短为15天。
“市场的发展,可以推动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卖通国家站负责人刘威介绍。
2015年7月,速卖通与菜鸟网络推出针对跨境物流痛点推出“你敢买我敢赔”的亮剑计划和加速重兵布局海外仓计划。“未来,在跨境电商的物流领域,能培养出类似四通一达的合作伙伴,并在海外建立海外仓和退货仓。”沈涤凡对物流的发展充满信心。
从国际版淘宝转型国际版天猫
速卖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中国整个外贸群体正在发生着改变。
首先,随着货币升值、人力成本低等优势的消失,外贸的大订单越来越少;其次,外贸工厂越来越适应小规模制造,500件订单量已经被广为接受。外贸工厂开始希望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并尝试自有品牌。对速卖通而言,这又是一个大势所趋。
如果说淘宝的成功,是借助中国巨大制造业,以及消费品的匮乏之势。那么速卖通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借助中国制造从低端走向高端之势。
3C作为速卖通上最早发展的类目,它的发展也略带前瞻性,可以从中看到品牌是如何一步步出现在速卖通上。
李翔并不否认在速卖通上线之初,3C类目存在着鱼龙混杂期。但从2011年开始,速卖通出现了英雄、天星等山寨品牌,品牌的味道慢慢散发。随后,速卖通引进三星、诺基亚、黑莓等3C 类海外品牌,针对那些传统渠道无法覆盖的国家和地区。
2013年是3C类目重要的品牌年,中兴、华为、联想、小米等国产品牌大量进入速卖通,扩张国际市场。在那一年,3C类品牌商品占比大幅攀升,占到60%以上,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接近90%。
以中兴为例,2015年1月28日, 中兴ZTE在速卖通平台全球首发新机型——Blade S6,以249.99美元的定价,面向欧洲、俄罗斯、亚太等海外市场。
发布当天,就有来自110个国家的数万笔订单,并针对各个国家不同特征给出不同的反馈。对中兴而言,直接面对各国消费者才是最有价值之处。中兴高级副总裁张树民曾表示:“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已经开始。”
不仅是中兴,小米只要在速卖通上做营销活动,每天都可以实现50万美金的销售额。这都证明了,只有速卖通足够强大,品牌方才愿意合作。
“转型国际版天猫,并不是说速卖通要将原来的C 类卖家抛弃,而是要和联合品牌商。”李翔解释说,“品牌商在速卖通平台上卖货,学习成本高,而且一个平台的运营是生产制造商无法快速学会的。”
过去五年,速卖通平台上已经培养了几十万卖家。其中,很多小卖家为品牌做运营,在海外也有仓储服务等各种优势,速卖通对他们更像是一个分销平台。
托盘模式助力国内品牌
除了外贸工厂转型品牌之外,国内品牌也需要拓展国际市场。
2009年,李宁重资布局海外市场,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路步履艰难,最后李宁把海外分公司全部撤退。
5月28日,李宁第一次通过托盘卖家在速卖通上销售,一款超轻跑鞋包邮,售价29.99美元,卖家准备的6000双鞋子,第十二小时鞋子被销售一空。
其实,运动品类是品牌集中度很高的行业,在过去,无论是寻找代理商还是品牌直接入驻都十分困难。2014年,随着速卖通体量越来越大,国内一线运动品牌安踏、特步、361度、鸿星尔克等都在速卖通上开店。
对于这些品牌商而言,即使没有投入精力和财力做运营,也可以通过托盘的形成来开拓海外市场。托盘模式类似于分销模式,与天猫商城的专营店形式及其相似,并非是品牌商全权委托代理商管理的天猫旗舰店。
速卖通的托盘卖家,包含两类:一类是大卖家,资金实力强,涉及的品类线宽,但没有一个深度品类,这类卖家需要从低端向高端转型,所以希望为品牌商服务;第二类,是天猫商城的卖家,2014年9月,速卖通引入浙江易川旗下的天猫运动专营店,从而填补耐克、阿迪、匡威等国际品牌在速卖通上的空缺。
早在2012年,速卖通已经初具规模。马云曾向速卖通团队提出未来往哪里走的思考,也正是那一年,他提出了一个国际化的雏形,未来总有一天阿里巴巴要走向国际化业务,而速卖通正是最重要的先锋队。
2014年,中国消费品的外贸交易额是两万亿美金,由此可推算,外贸零售的交易额至少十万亿美金。但是在跨境电商出口中,对C端消费者的交易额只是百亿美元的量级,只占到了千分之一。
“只需要撬动1%,就是一千亿美元的市场。对于速卖通而言,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传统的心态和传统的业务。”今天,所有做贸易的卖家,每一个人都有迫切的希望要转型,而转型中非常重要的助力是通过跨境电商。这是一个巨大的性质的变化。
在沈涤凡看来,2015年的跨境电商出口只是一个开始,之前的一切都只是铺垫。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