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原装进口产品的独特文化
2016-06-17 373
芬兰,有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芬兰,它是国土三分之一都在北极圈的国家,是拥有上千湖泊的国家,芬兰就是这样的安静美丽。
芬兰经济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
芬兰的玻璃工艺制造世界闻名,金属处理工艺也相当精细。由于盛产木材,芬兰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业在世界享有盛誉,20世纪初芬兰设计的家具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现代
爱上芬兰设计
加拿大摄影师和作家Karen MacKenna曾说,“芬兰设计不光光是你眼睛看到的物件,而是你所体验的一切。它从你走下飞机踏到赫尔辛基万塔机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然后无处不在地跟随着你,甚至在你离开之后还和你长久同在。”
芬兰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物品。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设计被无缝编织到日常生活中,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与你如影随行。
芬兰独特文化
芬兰人发明了桑拿浴,号称芬兰的国粹。芬兰谚语说: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世界语言范畴的芬兰词汇之一。 传统的桑拿房是用木材建造,其中包括蒸汽房、洗澡间和更衣室。现代的桑拿房在设计上变化甚多,一些户外桑拿房,甚至用玻璃采光。芬兰全国有不同大小桑拿室,平均每间房屋就有一间桑拿房。除了私人的,也有开放予公众的。
国内外评价 (1)
-
来自shijiechaoshi.com的白萌王
2016-06-25
推荐!
-
芬兰进口刀具等厨卫用品的介绍
一、软文化 1、在欧洲,能与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相媲美的就是芬兰刀。过去,在简陋铁匠铺中锤打出的芬兰刀是当地人生活中必备的工具:狩猎、捕鱼、宿营、防身……芬兰刀随身不离。芬兰传统的拉普刀(Lappknife)将当地拉普人的生活场景刻在刀身上,使这种芬兰刀成为十分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在腰间红色佩带上挂一把芬兰刀,更显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芬兰刀成为服饰上最醒目的饰物。 2、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南码头外国游客云集的露天市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选购当地最有特色的工艺纪念品就是芬兰刀,收藏或馈赠亲朋好友。 3、为了弘扬芬兰刀悠久的传统文化,芬兰刀协会每年都要举行“芬兰刀日”活动。 4、在2012年“芬兰刀日”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制作芬兰刀的能工巧匠们汇聚一堂,向公众展示各具特色的芬兰刀,其中有价值上千欧元的经典芬兰刀,还有可折叠的精美芬兰刀。 5、如果说瑞士军刀以小巧精致,功能齐全、方便实用誉满全球的话,那么芬兰刀则以造型流畅,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驰名世界。 二、制作工艺 1、传统工艺演变 过去,芬兰刀是当地人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重要工具。人们用它狩猎、捕鱼、宿营和防身。最初,芬兰刀都是沿用原始的手工锻造方式制作。在简陋的铁匠铺中,工匠们将钢板条放在炉火中烧红,一遍遍锻打,逐步打造出刀型,再经过淬火、磨刃、抛光和装柄等工序,完成芬兰刀的制作。如今,在现代化的工厂里,全靠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芬兰刀。 2、多种工艺齐头并进 有的工匠用鹿骨或鹿角做刀柄,有的工匠在刀柄上装饰着各种兽头。还有一种风格独特的芬兰刀,将桦树皮冲压成尺寸不同的椭圆形垫圈,按由小到大又逐渐变小的顺序依次套在刀把上,形成线条流畅的桦树皮刀柄,并在上面装饰各种动物图案,色彩明快,赏心悦目。还有一些对芬兰刀痴迷的老工匠,将微型的芬兰刀精心打造成各种各样的首饰,不仅可以佩戴在胸前做为既美观又实用的胸饰,也可以当做小巧玲珑的耳饰佩戴,别有一番韵味。
-
芬兰知名家居品牌有哪些?
1、Magisso 北欧家居品牌Magisso是坐落在芬兰的一家具有北欧设计风格品牌创意商。Magisso为家居厨房提供独特,带有新鲜创意的产品,同时这些产品不管外观精致,并且使用功能性极高。所有的Magisso产品使用简单,具有典型的北欧实用特点,帮助家庭轻松度过每一天。 目前Magisso的两个产品已经获得了国际的设计大奖“红点奖”,包括:在2010年,年轻的芬兰女设计师Maria Kivijarvi设计的叶子蛋糕夹和2011年Magisso的倾斜聪明茶杯。Magisso的创意产品遍及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Magisso的完美设计融入到了2种完全不同的家居用品中:餐具和厨房用品。 2、Marimekko 北欧芬兰知名品牌Marimekko创立于公园1951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布料织品享誉全世界。它的产品用色鲜艳、缤纷、活泼、大胆,深受各界所喜爱,而它每季推出的新花色,更是领导流行趋势的先锋。芬兰的世界级品牌marimekko在北欧橱窗的蕴酿之下,以另类北欧风格的时尚。 话说Armi Ratia在1951年成立Marimekko公司,到了1964年,宣布Marimekko不可以再设计有花的图案,做为公司的政策。设计师Maija Isola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不满,她立刻画出一套无比强力大胆的花朵图腾,做为向Armi Ratia直接的抗议。后来这套图腾,就成为Marimekko的经典: Unikko 3、Salli 来自芬兰的Salli人体工学设计两瓣式马鞍椅,带有北欧“简洁”风格之烙印,抛弃了各种累赘的虚华设计,仅仅保留了作为人体工学座椅必备的要素,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生活场合。钢结构框架,椅座覆以柔软的海绵,两瓣式设计保证久坐的舒适通风;马鞍式设计,保持如骑士版优雅健康的135度(躯干和大腿夹角)坐姿,减少弯腰驼背带来的困扰;椅座360度可旋转、摆动,适合小空间内的自由滑动及移动取物。整个设计,没有丝毫多余设计,简洁大方、健康舒适。 4、Iittala Iittala原是芬兰的玻璃工艺品牌,后来与北欧Arabia、Hackman、BodaNova、Hoganas Keramik、Rorstrand and Hoyang-Polaris几家公司整合,成为居家用品的综合设计品牌Iittala。Iittala的玻璃手工工艺极为高超,虽然采用高品质的无铅玻璃,却散发出水晶玻璃的特色。Iittala品牌历史相当悠久(Rorstrand成立于1726年,Hackman成立于1790年、Arabia成立于1873年,Iittala成立于1881年)。Iittala拥有相当多经典设计作品,如Grcic水杯、Alvar Aalto花瓶、Aino Aalto水杯、Toikka玻璃鸟等。近年来,Iittala更积极与各国设计师合作,采用更为新式的材质(如强化塑胶),开发出更多类型的商品,逐步成为优质与品味生活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5、Fiskars Fiskars是世界知名的专业刀具工艺设计的芬兰品牌,许多人认为Fiskars是美国品牌,其实Fiskars来自350年前的雪国芬兰,就在距赫尔辛基一个半小时车程的Fiskars村。 Fiskars村建于公元1649年,位于十七世纪瑞典统治时期的芬兰,由一群铁匠所聚集的村落,当时瑞典是全欧最大的铁器生产国,Fiskars生产耕锄铁具、铁钉、铁丝、刀具、机轮等运至斯德哥尔摩如今的旧城区销售及出口。1731年一位名叫John Montgomerie的人号召了更多高技术的工人加入Fiskars,引进新技术后Fiskars的拥有人Finlay开始发展铜矿冶炼,1783年由Bjorkman家族接掌了经营权,专注制造铜器及铜矿开采,1822年来自芬兰土库(Turku芬兰旧首都)的Johan Jacob Julin买下了Fiskars村,将生产方向朝专业用剪刀、餐具(刀、叉、匙)等转型,尔后Julin开始在村内办学、盖医院,照顾工人及其子女,Fiskars村成为一个由生产组织所凝聚的自治小区。 6、ARTEK ARTEK是芬兰的家具设计的代表,主要是制造生产 Alvar Aalto 所设计的家具作品,同时也可谓是Alvar Aalto的家具展览馆。Artek 朝着自然与建筑思维的延展为设计家俱的依据,展现北欧风情简朴、民主化的北欧风格设计。 在Alver Aalto的目标是用最少的材料和最简洁的造型制造最多种选择的家具。Aalto认为设计的灵魂来自于其所有的基本组成部分。ARTEK公司产品的最大特色是保持Aalto的设计风格。ARTEK公司寻找接受设计师的标准是:他既要充分体会Alver Aalto设计的精神并完善ARTEK家具产品的多个系列作品,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用自己的设计发展Aalto的设计系列。至今,ARTEK公司除常年生产销售建筑大师阿尔托设计的织物,灯具和家具外,近年还吸收了一些年轻设计师的作品,例如本·奥夫·舒尔腾(Ben af Schultén)和汉斯彼特·韦达曼(Hanspeter Weidmann)的设计。从ARTEK公司的家具那种简洁的有机线条和温暖的自然材料中就能看出来,ARTEK家具简直就是北欧设计的同义词,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