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进口刀具等厨卫用品的介绍
2016-06-20 381
1、在欧洲,能与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相媲美的就是芬兰刀。过去,在简陋铁匠铺中锤打出的芬兰刀是当地人生活中必备的工具:狩猎、捕鱼、宿营、防身……芬兰刀随身不离。芬兰传统的拉普刀(Lappknife)将当地拉普人的生活场景刻在刀身上,使这种芬兰刀成为十分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在腰间红色佩带上挂一把芬兰刀,更显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芬兰刀成为服饰上最醒目的饰物。
2、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南码头外国游客云集的露天市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选购当地最有特色的工艺纪念品就是芬兰刀,收藏或馈赠亲朋好友。
3、为了弘扬芬兰刀悠久的传统文化,芬兰刀协会每年都要举行“芬兰刀日”活动。
4、在2012年“芬兰刀日”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制作芬兰刀的能工巧匠们汇聚一堂,向公众展示各具特色的芬兰刀,其中有价值上千欧元的经典芬兰刀,还有可折叠的精美芬兰刀。
5、如果说瑞士军刀以小巧精致,功能齐全、方便实用誉满全球的话,那么芬兰刀则以造型流畅,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驰名世界。 二、制作工艺
1、传统工艺演变
过去,芬兰刀是当地人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重要工具。人们用它狩猎、捕鱼、宿营和防身。最初,芬兰刀都是沿用原始的手工锻造方式制作。在简陋的铁匠铺中,工匠们将钢板条放在炉火中烧红,一遍遍锻打,逐步打造出刀型,再经过淬火、磨刃、抛光和装柄等工序,完成芬兰刀的制作。如今,在现代化的工厂里,全靠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芬兰刀。
2、多种工艺齐头并进
有的工匠用鹿骨或鹿角做刀柄,有的工匠在刀柄上装饰着各种兽头。还有一种风格独特的芬兰刀,将桦树皮冲压成尺寸不同的椭圆形垫圈,按由小到大又逐渐变小的顺序依次套在刀把上,形成线条流畅的桦树皮刀柄,并在上面装饰各种动物图案,色彩明快,赏心悦目。还有一些对芬兰刀痴迷的老工匠,将微型的芬兰刀精心打造成各种各样的首饰,不仅可以佩戴在胸前做为既美观又实用的胸饰,也可以当做小巧玲珑的耳饰佩戴,别有一番韵味。
-
芬兰玻璃器皿介绍
芬兰设计 芬兰设计包含若干重要元素:简单亲民因而包含民主精神;崇尚极简主义和功能至上;对大自然的亲近而形成的设计风格和有机的形式美感;对材料的充分挖掘、运用和欣赏等,而当代芬兰设计就是这些不同方面的某种程度的结合,是一种融合了现代主义、芬兰传统、大自然赋予的资源和灵感、民主精神、良好的环境与制度的设计生态。 芬兰玻璃器皿 玻璃制品是家居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产品,其中芬兰设计的玻璃器皿以清澈、明净的造型及精湛的工艺驰名世界,在玻璃制品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芬兰littala玻璃镇 Iittala玻璃镇在赫尔辛基以北1个多小时车程,位于赫尔辛基至坦佩雷的主要公路上。这个名叫iittala的小镇以制作全世界最好的玻璃闻名,全世界最有才华的玻璃工匠们聚集在此镇,保有最精湛的手工制作玻璃的技术。100多年来一直坚持着高品质的制作方式,值得世人敬佩。目前小镇只有居民2000多人,其中10%的居民在玻璃厂工作。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世纪北欧的玻璃器皿现代技术,那就是"iittala"(伊塔拉)--这个在世界上几乎找不到的北欧小镇,把家居用品从单纯的容器发展成为具有创意及人性化的设计用品,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北欧设计"概念。 芬兰玻璃器皿国宝品牌—Iittala 品牌影响力 小镇伊塔拉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以当地出品的玻璃器皿著称,Iittala品牌以地为名成立。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入选全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个品牌。 在芬兰,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iittala,从花器到餐具,从瓷器到玻璃,iittala占据生活中各个角落,好用的东西也让人觉得送礼就要送iittala,是品味和质量的双重保障。在北欧,iittala常常是送礼的最佳选择。 经典产品--甘蓝叶花瓶 为了选拔芬兰在1937年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展出的作品,1936年芬兰著名的玻璃品制造商卡勒胡拉-伊塔拉(Karhula-Iittala)公司举办了一次设计比赛。结果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的"甘蓝叶"(Savoy)花瓶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在巴黎展现了芬兰现代设计的水平。其设计趣味来自随意而有机的波浪曲线轮廓,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对称玻璃器皿的设计标准。人们猜测波浪曲线轮廓象征着芬兰星罗棋布的湖泊。如今,阿尔托花瓶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博物馆的珍藏品。并在1988年获得国际桌上用品奖。已经60多岁的阿尔托花瓶,至今仍在生产,几乎进入到芬兰的每一个家庭 经典产品--玻璃鸟 伊塔拉另外一个著名的系列是玻璃鸟,该产品中很多鸟的造型源于自然。手工制作的每一款鸟拥有着不同的性格,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所以绝不可能有两只一模一样的鸟。每年该系列都有新品推出,世界各地的很多"追鸟族"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新款式。
-
Iittala - 来自北欧芬兰的玻璃工艺品牌
芬兰近几年在国际上的能见度大为提升,除了行动通讯品牌Nokia的科技成就享誉世界,在艺术与创新领域也不断发光发热。到过芬兰旅游的朋友一定知道芬兰知名设计品牌Iittala,Iittala成立于1881年,在芬兰是重量级的精品,网罗芬兰和北欧国家的新锐设计师,生产锅具、各式餐盘、无铅水晶杯、家饰品等,除了芬兰人是死忠拥护者,观光客必买的纪念品,更营销北欧诸国。由于旗下分支品牌众多,产品依设计系列变化丰富,拥有相当多的设计经典作品,例如Grcic水杯、Alvar Aalto花瓶、Aino Aalto水杯、Toikka玻璃鸟等。 Iittala最让我惊艳的就是由设计大师Oiva Toikka创作的一系列玻璃鸟,托伊卡(Toikka)1931年出生于芬兰,年轻时在赫尔辛基学习瓷器工艺,也曾在表演艺术界工作多年,经过歌剧、戏剧、芭蕾的丰富洗礼,使得托伊卡拥有不凡的创造力,而能在往后的玻璃艺术专业里,展现惊人的成就。托伊卡的玻璃鸟颠覆了北欧设计的主流美学,取材于大自然的水鸟生态,用色大胆,线条与姿态栩栩如生,高难度的玻璃吹制技艺,展现玻璃工艺的极致,因此屡获国际设计大奖,包括有设计界诺贝尔奖之称的Lunning Award、Kaj Franck Award、以及象征最高荣誉的芬兰奖章(Pro Finlandia Medal)。 托伊卡的玻璃鸟系列,已成了收藏家的最爱,许多限量款已不再生产,当然经典款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在芬兰时,赫尔辛基市区百货公司Stockmann每年有两次周年庆,通常iittala系列商品会有折扣,还曾推出玻璃鸟限量特价的抢购活动,因为玻璃鸟的促销几乎绝无仅有,连芬兰人也疯狂抢购,所以我错失两次机会后本想再接再厉,没想到2005年后玻璃鸟的促销已停止不再办,去年还全面调高价格,加上欧元升值,想要拥抱大师的作品需要付出更大代价。 提到Iittala系列的经典,必须要说的就是Alvar Aalto的花瓶以及Aino Aalto的玻璃杯。Aalto这对夫妇为其注入了活力,同时奠定了Iittala的经典作品的构思基调——源自大自然的启示,将自然无缝编织到它的设计中,成就了世代传承的经典。到现在这两款玻璃水杯与花瓶,还在官网的首页上销售,是直到今天仍然在产的历史最久的设计。 Tapio Wirkkala是芬兰设计界多才多艺的天才,他为Iittala设计的极冻系列,犹如被急速冻结的杯身,带着自然本身的奇幻魔力,在冬天用极冻系列的杯子喝带颜色的伏加特,非常耐看。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也是著名伏特加品牌Finlandia瓶子的设计师。 Klaus Haapaniemi与Iittala联手创作“Korento”系列 著名芬兰插画家Klaus Haapaniemi与Iittala联手创作“Korento”系列餐具用品。以繁复的蜻蜓罂粟图案为主题,意在探讨当代视觉设计在传统瓷器上的应用。在色调搭配上也充分考虑与其他系列用品的环境融合。该系列包括杯子、碗、盘子、浅碟等用具。 设计师Heikki Orvola为Iittala设计的Kivi烛台。 Kivi为芬兰湖泊名,烛台器形亦如流水般柔和圆润。烛光透过不同色调的容器,营造出冷暖各异的室内氛围。 无论Iittala推出什么新品,紧扣着的基本品牌概念始终如一。简洁的线条使人们易于搭配,每一个餐具都可以依个人需要有多功能用途,看似简单的餐具,伴随着的是无尽的可能性。这也是让这个在现代化大生产下的玻璃品牌,始终保持高品质的特色的中要坚持。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