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仓库租金暴涨,广州跨境电商直面港澳竞争
2017-05-28 189
广州,中国的“南大门”,华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依托南沙自贸区等地理、政策优势,跨境电商在此地蓬勃发展。广州市跨境电商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跨境电商企业总数达879家,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68.5亿元,同比增长3.7倍,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然而,4月8日起实施的跨境电商新政,让一些广州的跨境电商经营者们感到了压力。
广州胡萝卜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英就是其中一位。面对新政的限制,目前该企业依靠此前在保税区的库存勉强支撑销售,不过只能维持一个月左右。
而且,与其他地区情况不同的是,由于毗邻港澳,不少居民有去香港购物的习惯。现在,随着价格优势的削弱,广州跨境电商企业也面临着港澳实体店更为直接激烈竞争。
广州跨境电商与港澳互动加速
虽然店中依旧人来人往,但陈小英明显轻松不起来。跟目前多数跨境电商经营者一样,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政策“急刹车”,感觉无所适从。
此番跨境电商新政的最大影响是“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该新规明确要求《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以外的商品,必须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尽管清单出台后又迅速进行调整,但占日常销量比重较大的商品,比如化妆品和保健品,大部分仍被排除在清单外。如果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这些清单外的商品又面临着复杂和严格的监管程序,比如需要通关单、企业资质等,多数企业难以应对。
也就是说,此前跨境电商所倚重的“保税进口模式”瞬间难以为继。
“这几乎是毁灭性打击,一夜回到原始状态。”陈小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相比税制改革,货源问题才是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的最大烦恼,经历焦虑和迷茫之后,不少企业开始布局直邮渠道和海外仓库,试图避免随之而来的“熔断”。但海外直邮和海外建仓等新进口方式,却注定伴随着无法避免的成本上涨。
陈小英表示,海外直邮每个包裹的费用约25-30元,而原本从南沙保税仓库出货,每个包裹费用仅15元左右。海外仓库价格近期也应声而涨,租金几乎直追广州CBD区域。
这使广州跨境电商更为直接的面临港澳实体店的竞争。记者了解到,部分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
“虽然新政后不少商品比香港售价略贵,但对冲掉路费和时间成本,跨境电商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上还是实惠不少。”广东风信子跨境商城首席运营官方桂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政后该商城商品标价有升有降,但人流没明显变化,更多要看市民的权衡。
陈小英表示,该企业也在极力压缩中间环节成本,并且寻求采购渠道上的空间,以增强平台商品对港澳的价格优势,“还是能有不少产品更实惠”。
事实上,更加微妙的互动关系体现在穗港澳三地的跨境电商企业身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深入穗港澳跨境电商企业合作,才能继续做大这块蛋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南沙新区自贸区片区调研时发现,如雨后春笋涌现的跨境电商企业中不少拥有港澳背景,如霍英东之孙霍启文就在南沙开办了“自郵行”跨境商城。此外,本土跨境电商企业也开始主动寻找港澳支援。陈小英的企业近期就与多家香港仓储物流企业展开合作,目的是希望对方能提供近距离、便捷的配送服务。
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陈海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跨境电商最关键是货源,目前国内跨境电商存在货源单一、雷同的问题。新政的背景下,广州正加强与香港跨境电商合作,或能在扩大商品品类、转变发展思路和提高服务能力上有益处。
跨境电商监管创新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寻求改变的同时,不少跨境电商企业也期盼新政能再有变化,尤其是“正面清单”的监管能迎来进一步放松,给行业发展让出更多空间。
“我相信国家还会有进一步调整,否则影响面太广。”陈小英表示。
事实上,早前多部委在发布“正面清单”时也明确表示,未来还将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陈海权分析,目前跨境电商新政仍不稳定,还处于探索阶段。长远来看,新政的方向肯定是推动行业整合,这也将不可避免造成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以最终达到“优进优出”状态。
“简单办个平台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陈海权认为,新政下,更考验跨境电商平台的营运能力,包括商品的精准组合能力、市场需求的感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未来将不再是简单靠政策红利,也不是简单的卖货思维,而是服务能力。
事实上,寻找发展新方向也已是不少企业的共识。更为可贵的是,这轮国家政策尚未出台前,广州依托南沙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已然展开相应探索——南沙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的监管体系。
这项制度通过建立起覆盖全链条的质量追溯体系平台,所有经南沙进出口的跨境电商商品质量信息都可快捷查询,信息包括商品名称、数量、货号、申报原产国、生产企业、入境口岸等18项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还与第三方采信与质量追溯体系有机结合,将这一产品溯源链条延伸至国外,一旦进口商品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可锁定流通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
对此,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也希望,南沙此项创新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多便捷。比如,南沙监管体系下的溯源信息、认证凭证,能够替代一些商品进口信息要求,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精简关检程序。
陈海权表示,跨境电商发展离不开政府作为,政府应该在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更为有效支撑。监管过程肯定是由紧到松,需要过程,一旦监管体系完善可靠,选择权也将回到企业。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