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贸易和航运复苏元年
2017-07-08 185
从GDP名义增速来看,却没有什么“经济横着走”,2015年Q3基本上是这轮周期的一个底部,名义增速为5.98%(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家常说的“经济通缩周期”的一个底部,量的底没有出来,但价的底在Q3),此后的四个季度分别为6.1、7.2、7.3、7.8。我们估计这个四季度应该会更高,比如至8.0左右。
从企业利润来看,它在经验上与GDP名义增速相关。比如本轮,2015Q3也显然是企业利润的一个底部,此后震荡上(看2期或3期移动平均可以更清晰些),目前仍继处于企业盈利的一个改善期。
利率亦取决于GDP名义增速,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文中还将详述。
目前并非L型的一个最终底部
如前所述,当前的6.7%包含着地产和汽车明显的高位透支,未来将进一步回归。
我们曾经研究过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据,结果显示对趋势增长率解释最好的指标就是人口增速。中国实际增速的趋势性下行也与长周期增长红利的消失有关。
中国上一波婴儿潮是1980-1987年,此后人口增速逐年下降,至今并无逆转。这波婴儿潮相关人群在18-20岁的时候形成中国最旺盛的低成本劳动力供给,所以90年代末至2007大致是中国出口的黄金时代;同样一波人群在25-28岁时将集中面临买房置业的需求,所以中国房地产的最后一波集中的内生需求会出现在2012-2015年。在2012年之后,中国人口周期红利消退的特征极为明显,经济先后经历“去出口化”和“去地产化”,趋势增长率从9.5%快速下行至7%以下。
从人口周期的预示看,未来5-10年趋势增长率仍将进一步下行。
判断一:地产销售的回落明年二季度传递至工业端。
从过去几轮周期来看,从地产销售传递到工业端,一般是5-7个月。例如2011年4月-2011年6月的地产销售脉冲式回升,滞后带来2011年11月-2012年2月开始的工业数据回升和回落;2012年1月的地产销售回升,滞后带来2012年8月的工业回升;2013年1月开始的地产销售下行,滞后带来2013年8月的工业数据触顶。
2016年Q1的地产销售潮带来Q3开始的经济脉冲,这将滞后影响2016年Q4和2017年Q1,这两个时段经济不至于太差,大概率仍处于我们提出的“复苏脉冲”之中。
而随Q3的最后一轮销售潮的过去及调控的启动,地产销售开始下行。按照正常的规律,2017年Q2工业端将感受到压力。
判断二:汽车产销回归正常化,对GDP贡献减弱。
在地产周期、行业政策的综合影响下,汽车产销在2016年处于高位。中汽协汽车产量1-10月累计同比13.8%;销量增速为13.8%,乘用车销量为15.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社销零售额口径同比增长9.1%,均属过去三年最快。2016年车市的产销两旺一则受地产销售的高位影响;二则与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有关。
2017年大概率回归常态。一则此轮销售脉冲已超过四个季度,从经验周期来看应该有透支和后续力度上的减退;二则是明年将面临较高的基数。若合理估计2017年乘用车销量降至8%以下,商用车中重卡销量较今年高位放缓至10-20%,则总销量可能会从今年的13%以上显著回落至7-8%。汽车产销增速的下行将带来汽车系对于GDP贡献下降。
判断三:宽财政稳货币导向下,基建投资仍将相对高位。
首先,GDP在6.5左右需要基建在15%左右的高位。GDP6.5%对应的FAI增速大致不低于8%(2016年GDP为6.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8.3左右,截至10月,下同)。如果我们按制造业5%(2016年3.1%)、房地产4%(2016年6.6%)来看,基建需要在15%左右。
其次,“宽财政稳货币”的导向大概率延续,货币难松,财政难紧。一则在美元加息周期中,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将加大本币压力;二则此轮房地产调控成败关系重大,货币政策放松风险很大;三则当前名义增速仍在反弹中,实际增速下行幅度相对平稳,通胀走势反倒不确定,货币政策宽松不符合条件。在货币中性偏紧的条件下,财政政策不会太紧。预计“宽财政稳货币”导向明年大概率延续,基建是财政端的一个重要抓手。
再次,我们测算财政端支撑15%左右的基建增速理论上没有问题。如下图所示,我们的测算显示基建增速在15%左右问题不大。
判断四:调控阴影与供给修复:地产投资低位均衡。
关于地产投资的三个特征事实是:第一,2014年之后销售弹性依旧较大,但投资弹性在变小,证明对产业来说,长周期的预期已经有显著变化;第二,调控和销售趋势滞后影响新开工,这轮调控后的销售下行以及融资约束将滞后影响新开工的斜率;第三,2016年土地供应和新房库存偏低,未来有一定主动补库存要求;政府基于抑制泡沫、维持土地出让金收入两种目的似乎都需要增加供地,适度鼓励开工。综合来看,我们判断2017年地产投资将低位均衡,投资不可能抬高,但亦不致太差。
判断五:贸易和航运复苏元年,出口将好于今年。
我们判断全球贸易和航运可能会迎来一轮修复周期,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全球贸易过去60年中大致呈现周期性特征,2015-2016年处底部区域。
第二,贸易周期经验上同步于制造业周期,中美已出现制造业景气修复趋势;
第三,汇率调整是后危机时代贸易修复的前提,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汇率均已有相当幅度调整;
第四,航运业呈现出产业周期底部的特征。
判断六:实际GDP大约在6.5-6.6左右。
我们判断实际GDP将继续小幅放缓至6.5-6.6左右。GDP的下拉因素包括地产销售的滞后影响,汽车产销的正常化;支撑因素包括出口的修复,以及前半年制造业的补库存;中性因素是地产投资、基建投资。
在过去的六年中,GDP每年都在回落。加速度不扩大的实际增速回落会作为趋势性price-in在现有资产定价中;名义GDP的变化反而更重要。
判断七:关于本轮名义GDP周期节奏的推演。
本轮补库存至10月已4个月。以往的五轮库存周期中,有三轮强周期(2002、2006、2009),两轮弱周期(2000、2013),前者是补库存27个月左右,后者是补库存12个月左右。
如果进一步去观察这五轮库存周期的背景,我们能明显看出一些线索。2002年是全球贸易驱动,2006年是全球供需两旺,2009年是中国四万亿,均很难复制。目前这轮周期大概率可参考2013年的弱周期;当然,从产能和库存的约束以及价格先导性来看,这轮去产能和去库存更彻底,价格上升凶猛,很可能比2013年周期要更强一些。
我们假设未来会按照经验规律补库存4个至5个季度(持平于2013年或者略强),则库存顶部会位于2017年Q3初或2017年Q4初,GDP名义增速顶部可能是2017年Q1或2017年Q2。
2017年可能同时会面临中周期通胀中枢的抬升
短周期看可能是一季度高点,二季度放缓
我们先来看基数因素。
猪肉基数二季度高,两头低。如果从猪肉的基数看,高点主要在二三季度,2-7月份比较高,两头低。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考虑新涨价因素,则2017年猪肉价格同比可能在年头、年尾比较高,二季度较低。
原油基数一季度超低,此后大体比较均衡。原油是对全球通胀都影响较大的一种产品。原油在1-4月是一个基数的低点,此后大致在47-51之间震荡。随着产油国冻产协议的进展,年末似乎又再度平台抬升的趋势。
工业原材料基本上是全年逐步走高。一二季度面临大宗商品触底后的修复,三四季度面临经济复苏脉冲和供给收缩的驱动,金属盒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基本上是全年逐步走高。
综合从翘尾来看,CPI全年波动,可能是一季度高,二季度放缓,三四季度并不确定。我们综合来看一下,一季度较高位置相对较确定,一则目前的新涨价因素还将继续传递;二则低基数的猪肉影响一月份;三则工业品价格低基数造成高PPI,并传递影响CPI;同样逻辑下,二季度放缓有较大概率。三四季度则并不确定,三四季度偏高基数下的PPI将对CPI形成一定牵制,但如果从猪肉来看,四季度可能会有明显反弹。
再来大致看一下新涨价因素。
服务和居住类价格将跟随房价出现同比放缓。在坚决的调控之下,房价出现失控和新一轮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服务类价格的一个经验规律是基本同步或者略滞后于房价指数。房价指数走势相对比较规律,从70城价格指数看,2017年大概率处于同比回落期,服务类价格可能会跟随这一过程出现同比放缓。居住类价格同样逻辑。在2012年之后,居住类价格的变动弹性大幅度变小,但大致规律依旧维持。
能繁母猪存栏向下拐点可能会带动猪肉价格上升。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在2015年Q1是一个低点,此后一直在震荡回升,目前已收窄至-3.7%,但似乎向下拐点正在形成。如果母猪存栏同比开始往下,则供给端预期将带动猪肉价格一轮上行。
依然偏低的油价可能是新涨价因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油价对全球通胀影响巨大,中国也难以摆脱油价影响。油价向一般物价的传递一则是通过车用燃料和居住类水电及燃料;二则是通过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从而影响一般物价。
对2017年通胀来说,油价很可能是新涨价因素中的一个关键变量。从经验规律来看,油价基本同步于美国制造业周期。正在逐步复苏的全球制造业将大概率带动油价。
布伦特油价在201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均值分别为59美元和48美元,在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均值分别为41美元和48美元,所以油价对2016年通胀整体是负贡献;但2017年将明显不同,目前油价仍处于产油国冻产协议取得进展之后的回升期,12月已到了53以上。如果2017年油价位于50-60区间波动,则负贡献将变为正贡献。且不排除有更高的向上风险。
然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周期的通胀趋势
从主要制造业国家(OECD)的产出缺口来看,产出缺口收窄的趋势将对应通胀率的回升;即过去三年全球都是通缩逐步加剧,未来三年将是再通胀逐步抬头。中国亦很难例外,一则从经验数据来看,中国通胀与OECD通胀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二则中国这轮去产能之后,产出缺口收窄的趋势同样会比较明显。
政策:在美元加息周期中如何维持广义利差是一个核心考量
升值时代不需要利差,贬值时代则必须有利差
从理论上来看,汇率和资本流动与三因素有关: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风险溢价。在人民币升值时代,利差并不重要,人民币资产在购买力平价之下的低估自带吸引力;但在贬值时代,利差成为一个现实约束。
经验情形显示,利差过低时,汇率压力就会加大
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利差底部是0.49(当时是人民币汇率压力最大的年初汇灾时期),11月第三周再次到了阶段性低点0.49,同期汇率压力再度上行,利率也开始上行。如美联储一次加息出现,则利差又重回底部,汇率压力会再度加大。
这里还没有考虑美国可能出现的多次加息的情形。
温和通胀+温和资产泡沫+利率温和上行是政策一个合意情形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对政策来说,维持一定程度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去维持广义利差是政策必然选择。“去产能”是在这样的一个目标框架之下,“房地产去库存”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目标框架之下。而今年外汇资产从异动走向大致稳定,与这两个政策的实施不无关系。简单来说,在美国加息临近的时段,中国不可能是一个“通缩+利率下行”,那样汇率压力就会逐渐加大;只有是“温和通胀+利率上行”才能维持住广义利差,才能维护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
我们判断财政难紧,货币难松
逻辑上说,要维持广义利差,一则“货币难松”,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带动利率下行,且会加大本币贬值预期;二则“财政难紧”,财政政策如果放松力度,则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再度加大,实际增长率预期和利率预期会再度转为下行。我们判断“宽财政、稳货币、稳汇率、调结构”将是一个基本导向。
改革:预计供给侧力度调整,关注十九大年份其他红利
供给侧改革将会继续但力度和节奏预计会调整
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重头戏,未来仍将延续;但这轮去产能实际上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明年在节奏和力度上可能会显著放缓。
价格是最有说服力的,以煤炭为例,三季度之后价格高斜率飙升是供给缺口的典型迹象。除去产能在下半年政治局会议之后推进较快之外(去年底产能57亿吨,关停加276个工作日之下实际产能缩减到38亿吨),我们判断之前的去产能计划亦可能低估了需求反弹的力度。
毕竟,站在2015年下半年看产能问题,是在一轮通缩期末端静态看产能。而通缩一旦结束,价格的回升会进一步引导实际需求的反弹,从而形成产业链之间“乘数-加速数”的正向传导,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求反弹叠加供给收缩,即需求曲线右移的同时供给曲线左移,价格的反弹超预期不难理解。
我们估计明年在坚持供给侧改革提法不变的同时,在实际去产能的节奏和力度上会有所调整。
阶段性制度红利释放抬升风险偏好的逻辑随时存在
2017年是政治经济周期关键一年,更为实质性的改革可能要到十九大之后的2018年,但阶段性制度红利释放抬升风险偏好的逻辑在2017年随时存在。我们建议适度关注十三五时间表推动下的国企改革,人口流动新趋势和楼市调控压力所推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及欧美新保守主义抬头所推动的“一带一路”。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预计会在2017年加速呈现
草根调研显示,主要一二线城市2016年孕妇建档数量同比2015年有50%以上增长,同比2014年亦有40-50%。实际上这几乎还不包括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二孩政策于2016年初实行,预计到2017年上半年它的影响力才会初步呈现。生育是一个社会化现象,趋势一旦形成,则可能会进一步流行。我们判断在未来的三年内,生育率修复可能是一个加速的过程。由于目前市场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普遍偏悲观,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一领域会有预期差。
权益:关注被供给端线索掩盖的需求端线索
需求端线索基本可以解释权益市场表现
供给收缩是2016年权益市场的主线之一,但需求端线索其实一直都存在。如果我们以发电耗煤增速作为经济景气度的影子指标,我们会发现今年以来CRB工业原材料指数主要成分,甚至主要资源股股价在拐点和斜率上均与它高度相关,市场是极为有效的。
所以从需求端逻辑来看,经济名义增速的变化是我们理解权益市场表现的一个基本线索。企业盈利将与经济名义增速一致,于2017年Q1或Q2见顶,具体则取决于本轮主动补库存是三个季度还是四个季度。
需求端的三条线索
如果我们把权益市场视为一个DDM模型,则分母整体看上去处于并不友好的状态。从宏观逻辑来看,利率抬升会对估值形成一定压制。风险偏好应该会随改革红利释放抬升,但时间上并不确定。相对确定性的线索来自分子,在经济名义增速改善和中周期再通胀过程中,有几类行业会面临基本面修复。一是盈利伴随经济名义增速周期性修复的;二是受益于未来几年的再通胀周期的;三是受益于外需的逐步好转的。
边际变化决定定价,所以市场表现会领先于基本面
市场表现会领先于基本面。2016年的权益市场表现验证了我们去年的判断,即经济从加速变坏向减速变坏变化的点就是市场底;那么,经济从加速变好向减速变好的点(复苏脉冲的加速度放缓的时点)将会是基本面角度的市场顶。
债券:在逆周期的环境中等待
名义增速决定利率,利率在长周期中总是震荡下行
金融学告诉我们,利率本质上由经济名义增速(经济实际增速+价格增速)决定,前者是资本带来的投资回报,后者是资本要求的通胀补偿。从长周期来看,由于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实际增速和通胀都会随要素红利的耗散而趋势性走低,利率总是震荡下行。
简言之,人口等长周期要素决定经济实际增速和通胀长期趋势,经济实际增速和通胀又决定利率长期趋势。从历史数据看也确实如此,在70年代末全球人口增速达到高点后,利率基本上也达到高点;此后整体是震荡下行。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小周期反弹也数度将利率平台阶段性拉高,但长期趋势并无改变。
长周期不是唯一,每个名义增速反弹的短周期就是债市的“逆周期环境”
总谈长周期趋势没意义,如同凯恩斯所说,“从长周期来看,我们都终将离世”。短周期趋势对投资来说更为关键。如前所述,每一轮经济脉冲和通胀周期带来名义增速回升的时段,利率都会大概率上行,这样债市就处于逆周期状态。
我们可以把产成品库存当作名义增速的影子指标(因为它既包含量,又包含价)去对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难发现,二者在经验上是高度相关的。
本轮GDP名义增速回升来自于三个因素:一是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库存见底;二是中国启动了一轮“房地产去库存”,拉动了相关产业链;三是基建增速连续在高位,对相关行业亦带来了一定影响。
债市基本面似乎滞后于了名义增速回升,甚至是库存回升,这一点与这轮债市加杠杆的过程有关。但规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从这轮周期来看,目前已补库存5个月,随着库存周期的进一步上升,利率将继续震荡回升。利率一般会领先于库存一个季度不到的时间触顶。所以,如果不考虑中周期的通胀可能性,从短周期角度考虑,债市可能还有两个季度左右的典型逆周期。
中美利差逻辑亦带来利率上行压力:从利差角度看上行幅度
中美利差因素也是一个约束。在人民币贬值周期中,利差收窄会形成现实的外汇端压力。在美国再通胀和利率回升的阶段,中国很难是通缩和利率下行,否则汇率将会剧烈反应。
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本轮利差底部是2015年底2016年初的0.49(当时是人民币汇率压力最大的年初汇灾时期),11月第三周再次触及这一低点0.49,同期汇率压力再度上行。如美联储再一次加息出现,则利差又重回新低(目前是0.59),汇率压力会再度加大。这里还没有考虑美国可能出现的多次加息的情形。从利差角度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破3.2似乎是一个必然。
承认周期现实,等待下一个周期机会的出现
若我们抛开中周期的趋势(中周期通胀趋势未定,美国加息次数不定),单从短周期看,明年二季度可能是一个机会再现。一则如前所述,地产端压力会传递至工业端;二则是至二季度通胀可能会有所放缓。
主要风险因素:不同于我们假设的例外
例外情形之一是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欧洲出现黑天鹅事件。如我们所知,未来除意大利公投外,还有2017年的荷兰、法、德大选。
例外情形之二是美联储加息对风险资产影响超预期。尽管此次加息已不比去年底,市场对联储加息有充分预期,但毕竟涉及到全球资产之间的联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例外情形之三是还在继续升温的房地产调控带来硬着陆。今年10月,房地产市场已实现第一轮软着陆;明年一季度则是衡量第二轮软着陆能否实现的关键时段,一些重要细节尚需进一步观察。
-
冬靴穿久了脚臭怎么办? - 新西兰GRAN'S鞋子除味杀菌粉体验
冬靴是御寒必备神器,像我这种腿脚怕冷的,非得穿上加绒的或是皮毛一体的才觉得暖和。问题在于,加绒加厚的冬靴穿久了脱下来,一股臭味叫人受不了。在各个微信群和QQ群里咨询了一下,好几个朋友同事推荐新西兰的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于是迅速入手了黄色与橙色两款。 GRAN'S创立于新西兰,起源于1982年,已帮助数百万家庭有效改善脚臭、鞋臭问题,目前已销往欧美、澳洲、日韩与亚洲其他各国。据说,在日本已经畅销了50万瓶。 正面图,有老奶奶的头像,据说创始人是承袭了奶奶的去脚臭配方才创建了GRAN'S品牌,这个奶奶很萌宠可爱吧! 至于脚臭是怎么产生的,GRAN'S又是怎么除脚臭的,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人体内汗腺最发达的地方就是脚底,其次才是腋下等地方。脚底有25万个以上的汗腺,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脚臭,汗液中99%以上的主成分是水,固体成分不到1%,主要为氯化钠,其余为氯化钾、尿酸、乳酸、氨、尿素、盐等,一开始其实汗本身并没有太恶心的臭味。但当足部被鞋子长时间包覆,尤其是冬天十几个小时紧密全包裹时,创造了利于细菌与霉菌滋长的湿热环境,加上脚底所产生的坏死角质成为细菌所需营养来源,更加诱使各种菌源大量繁衍,当不同细菌分解汗液中的尿酸、乳酸成分,甚至是皮肤的角质蛋白时,在此分解作用下产出的新陈代谢物,于是阵阵的恶臭味就此发生。 俯视图,老奶奶伸出脚丫脱袜子的样子很调皮吧! 导致脚臭的五大细菌是:Trichophyton白癣菌、Micrococcus球菌、Brevibacterium短杆菌、Bacillus杆菌、Acinetobactium不动杆菌。如果能有效减少它们时,便减少了细菌与汗液分解作用所产生的臭味,自然“脚臭”跟“鞋臭”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侧面图,英文介绍。 而GRAN'S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有效减少这些导致脚臭的细菌。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是由KawaKawa树叶,以及天然植物和矿物所提炼出的成分,而制成的粉末,纯天然,杀菌消毒,去除脚臭,并有助于治愈脚部皮肤。KawaKawa树叶精华是它的主要成分,为新西兰所独有,是原住民毛利人自古用来治愈伤口以及杀菌的植物,对于去除脚臭细菌有独特疗效。 底部图:主要是平台商标。 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中,除了kawakawa树萃取配方、还有天然矿物粉(过氧化锌、滑石粉、明矾),产品通过MSDS(国际材料安全数据评估报告),保证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使用。 打开盒盖,有隔层,隔层上有小舀勺,还有便于揭开的小把手。 打开隔层,除臭粉本尊现身。 舀起一勺,纯白色的粉末比较细腻,没有刺鼻的味道,用手指轻轻摸捏,感觉很细滑,不会伤害皮肤。 黄色的无味,适合男士和对香味过敏人士,专门为男友买的。 橘色的有微微的橙香,适合女性使用,为自己买的。还有蓝色薄荷味的,男女通用,一大家子用比较合适,但我和男友都是追求个性化的人,因此每人一瓶。 我家常用鞋子全家福:大红色贴暖宝宝鞋垫高跟鞋,里外全皮粗跟冬靴,里外全皮男式运动鞋,面纱透气女式运动鞋。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适合任何鞋型,不会影响鞋子的穿着效果。 先从橙色瓶中舀一勺除臭粉,相当于5克,均量倒入红色高跟鞋内。据说每天5克,使用一至两次后,鞋子异味会完全消失,连续7天使用,便可使一双鞋半年不脚臭。因为垫了暖宝宝,比较容易出汗潮湿,正好试一下效果。 宝贝详情页上说,撒了天然矿物质除臭粉的鞋子,可以直接光脚穿,不伤皮肤不伤脚,还能保健脚部。而我向来认为女人光脚穿高跟鞋是最性感的,光脚进去,脚部无异物感,也没有发痒发痛,比原先穿着时更爽洁了。 如果是穿着袜子时,也可以直接穿,因为除臭粉清水即可洗掉,无需担心损坏袜子。但是有脚臭问题的人,建议还是要穿袜子再穿鞋子,可以搭配市面上的机能袜等,若脚上有伤口则不建议直接接触皮肤。 冬靴也撒匀净了。 男友的运动鞋几乎每天都穿,味道比较重,酌情多加了黄色瓶内的除臭粉。 自己的运动鞋,每周只穿一到两次,撒匀净就行了。 撒过除臭粉的鞋子全家福。今天撒过了,明天早上穿时就不需要再撒。 有些孕妇怀孕后脚底流汗脚臭,纯天然的GRAN'S也不会伤到宝宝,可以放心使用。 这是刚才穿过红色高跟鞋的脚脚,只觉得干爽舒服。GRAN'S会长期使用下去吧。
-
你见过最棒的手机壳是什么? - 韩国Jacklyn Wallet多功能苹果手机壳
用手机差不多十几年了,手机壳不知道换了多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但是最近入的Jacklyn Wallet多功能苹果6+手机壳,确实一举多得、方便好用。 8*16.5*1.5cm,拿起来不是很重,硅胶材质摸起来软硬适中,有点弹性。 正面,菱形格能够稳定机身。 关键部位受手机壳保护,但是不影响使用。 从左至右:耳机、USB接口、音筒。 从左至右:静音键,音量控制键。静音键适合手小的用,大手指可能会费点劲;音量控制键因为隔着外壳,有点使不上劲。 电源键。从左至右依次是摄像头、感光孔、闪光灯。 手机壳背面可以放4—5张卡,银行卡、身份证、交通卡、读者证神马的都可以。 拿出一张卡,可以再塞一张百元大钞。 充电接头,可以连接安卓充电器。 生活中的好伙伴!
-
让你拥有温暖得赶“脚” - 澳大利亚SHEARERS UGG款豆豆鞋
冬天到了,一双保暖又舒服的UGG必不可少。但是市面上的UGG水太深。大前年贪便宜,买了一双绒布+化纤毛材质的,看着还像那么回事,大太阳下穿着还算暖和,但是天一寒冷就像没穿似的,脚险些冻伤了。前年觉得还是牛皮面+人造毛\化纤毛的暖和点,刚开始还算暖和,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掉毛,透气性差,稍微运动下就闷热,脚汗没办法排出,像是踩着一滩水。去年咬咬牙花三四百买了双国产羊皮毛材质的,保暖性还不错,但是羊皮皮厚,羊毛稀里吧啦的,还硬得硌人,透气也比较差,像沤了水一样不太舒服。保暖、透气、舒服的UGG哪里找,脚冷的人伤不起! 今年,我痛下决心,觉得货真价实的UGG还是要到发源地去购买,于是在一家进口电商挑选了一双澳大利亚SHEARERSUGG羊皮毛一体的豆豆鞋。鞋子一到,就迫不及待的穿上了。我平时穿35码,选美码5码就对了,枣红色的,鞋子里面白绒绒的羊毛似乎快堆出来了,穿上脚还拼命往外钻呢。初冬阳光下,双脚像是踩了风火轮,暖和得有点发烧了。下图是用手机俯拍的效果,怎么样,还是挺有型的吧! 鞋子穿着之所以暖和舒服,要从材质说起。澳大利亚SHEARERSUGG采用的世界顶级羊皮毛,来自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产的Merino(美利奴)羔羊,材质选择非常考究。Merino羊毛皮质量均匀,纤维表面覆有细密的鳞片,含油脂量高,净毛率比一般的半细毛和长羊毛低,带有银光或珠光般的优雅光泽,摸起来十分柔软,踩下去很有弹性。用Merino羊毛皮制成的UGG,市场价一般在1500——3000元,十分昂贵。 羊皮毛一体成型使整双鞋厚实有型,羊皮毛一体指的是不剃除羊皮上的羊毛,而是将羊皮连同上面的羊毛一体进行鞣制加工成的皮毛制品。豆豆鞋羊皮鞋面进行了磨砂处理,摸上去柔软密实,里面的羊毛质地厚重绵密,基本上可以做到密不透风,是御寒的好选择。 纯天然的羊皮毛一体,像羊羔自身能调节冷暖一样,防潮透气,即使剧烈跑动也能很好的排出湿气,保持干爽。鞋底厚厚的一层羊毛,弹性十足,既可以按摩足部,也能杀菌,使双脚清爽健朗。 双脚感觉很柔软,但也不是软的没骨头,羊皮毛一体韧性十足,整个鞋盘很坚韧,走起路来很有弹性,不会累脚伤脚,舒适度五颗星。 敞口设计适度露肤,增加性感指数;简洁大方的经典复古款,优良质地使鞋身坚韧挺拔,比较有型。 全手工缝制,色泽触感细致,针线一致,后跟细致大方,紧致,韧性足,不会松垮。 鞋底由EVA复合、EVA、TPR橡胶构成,EVA复合材质具有轻巧、耐磨、抗冻、性能稳定等特点;TPR橡胶增强稳固,适合户外活动,即使在冰面都不易滑倒;EVA材质更保暖、轻巧。走路时,感觉很稳,不会东摇西晃。 SHEARERSUGG是澳大利亚颇具传奇色彩的鞋靴品牌,产品质量和销量都稳居澳洲UGG行业领导地位。每只鞋外侧边都有品牌标签,品牌感杠杠滴!
-
玉米做成的碗也能做辅食? - 韩国vegetable baby辅食研磨器体验
宝宝已经四个月,可以吃辅食了。但是市面上塑料辅食餐具普遍含有BPA,遇高温容易分解出环境激素,对宝宝健康不太好;玻璃或者陶瓷的容易打碎,不小心还会伤到宝宝。前不久有同事说韩国vegetable baby食物研磨器套装是由玉米制成的,她家小孩吃的辅食都是用这个。之前一直在喜地上买韩国母婴产品,用起来还不错,所以率先在喜地上找,还真有,和其他网站比了一下价,价格是最便宜的,于是迅速入手。 开箱照,右上角有“BPA FREE”的标志,表明不含双酚A,不会影响宝宝健康;透视设计,可以直接看到套装的形状和颜色。 底侧,有产品韩文简介,和平台商标。 揭盖之后,不得不说内包装空间布置的很得体。顺便脑补一下品牌知识,vegetable baby隶属于韩国HOME CARE集团,整个集团产品的原料大部分来源于玉米、稻谷、松树、椰子和卵磷脂等,并通过美国FDA的认证,是名副其实的环保品牌。 小盆友,排排坐,从左至右,上排依次为:不锈钢过滤网,研磨碗+研磨棒+汤匙,碗盖;下排依次为:方形碎食层,榨汁层,条形碎食层。整套餐具颜色偏淡雅,看着比较舒服,给宝宝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觉熏陶。 当看到它们时,很难相信是由玉米成分制成的。对于如何把玉米变为餐具,宝贝详情页里有图片解析。天然玉米成分制成,无污染,不含BPA、石油基、酒精、二噁英,不含生长激素,即使加入滚烫开水或粥,也不会因为受热产生对宝宝身体有害的物质成分。用过后的餐具,可在泥土中生物降解,丝毫不会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玉米制成的辅食餐具究竟比一般塑料的好在哪里呢?下面是宝贝详情页里的比较图,这里要补充一句,虽然耐热,但是也不能接近火源或直接放在火上加热,放在微波炉或者洗碗机里,不能用铁丝球清洗。 下面一个个来介绍。 研磨碗,套装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他部件功能都要在其基础上才能完成。玉米颜色比较自然,带盖的时候比较透明。 盖子细节处理比较精致,中间有方便揭拿的内凹把手,还有品牌LOGO和玉米图案。 木质捣棒质感密实,拿起来很轻巧。 碗底和下半部分带有螺旋纹,方便把食物磨碎,并且防滑,木棒和食物不会溢出碗外。 研磨煮好的紫薯,木棒在碗底很好用力,一两分钟便将紫薯研磨成泥了。 加了温开水的紫薯泥,直接就可以用汤匙喂给宝宝吃,也可以用汤匙倒在其他餐具内进食。 榨汁层正面,像一个大檐帽,粉绿颜色让人很有食欲。 榨汁层反面,立体伞状结构比较可爱。反面放在研磨碗里,便于收纳。 正面放好榨柠檬,原先以为要用很大的劲,但是非常轻松就挤干了柠檬汁。 柠檬汁顺着边沿缝隙流入研磨碗中,但是果渣残留在榨汁机上不太好看。 不锈钢过滤网,不锈钢丝细密而牢固,过滤果渣很方。 方形碎食层正面,方形漏洞边沿呈锯齿状,便于碎食。 方形碎食层反面。 用苹果试试手感,碎的比较顺手。 苹果泥通过漏洞到达研磨碗。 碎过的苹果泥比较细腻,便于宝宝进食。 收纳效果。 条形碎食层正面,锯齿状很明显。 条形碎食层反面。 碎香蕉,因为香蕉有点黏,用起来没有苹果顺手。 但是成果斐然。 加入温开水,宝宝就可以吃了。 全套收纳效果,不占地。 把榨汁层取出来后,是不是更协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