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盘点:生鲜电商领导应具备的特质

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行业遭遇资本寒冬,关停、裁员、被淘汰出局者不在少数。而另一方面,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行业巨头加快生鲜领域布局,有人说生鲜电商战国时代已来,生鲜电商行业正在经历洗牌期。中国生鲜电商现状如今在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上形成了三大阵营竞相追逐市场的局面。第一类阵营是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电商平台生鲜频道,第二类阵营是以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我买网、天天果园等为代表的垂直生鲜电商平台,第三类是传统超市O2O生鲜电商,例如永辉超市。作为电商市场中的另一片蓝海,生鲜电商的高回头率、高客户粘性、高毛利一直吸引着各大电商前来竞争。但是相对地,如何解决物流配送成本高,拓宽SKU也是困扰各大电商的难题。虽然生鲜电商的市场已经达到260亿的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在该领域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即使是巨头也没有做出太大的成绩。与巨大市场前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的生鲜电商却活得十分艰难。2014年全国总共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其中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亏损,小部分勉强盈亏平衡。仓储、冷链物流、正常损耗让生鲜电商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限制生鲜电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生鲜电商关停潮进入2016年,曾被视为互联网电子商务O2O创业蓝海的生鲜电商行业,一大部分开始表现出疲态来。根据统计,2015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初创公司有34家,但经过一年的考验,水果营行、特土网等数十家公司接连倒闭。到了2016年4月,曾获得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的美味七七宣布倒闭,成为生鲜领域至此最大的一桩命案。2016年8月,果食帮通过微信公众号宣布正式关门歇业。存活下来的平台也是艰难度日,似乎没有一种运营模式能成功抵挡住这阵寒潮。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参与创办的生鲜电商网站Dmall(多点)在2016年3月开启了近50%规模的裁员;一米鲜、爱鲜蜂等生鲜领域内的明星公司频频曝出裁员消息;就连此前连续拿到融资的本来生活与天天果园,也不得不以关闭线下门店、合并生鲜业务等方式寻求转型。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表示,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资本寒冬时期没有外来资本补助自然会出现问题。同时,生鲜电商平台需要在供应链等方面进行较大金额的前期投入,如果没有足够大的体量吸引资本关注,平台很难支撑。生鲜电商未来领导者具备哪些特质?未来的生鲜电商行业领导者应该拥有哪些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逆势而上的美国生鲜电商Grub Market创始人徐敏毅提出了四个方面。1.稳健的商业模式获客不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电商的首要目标是要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式,就像做一道数学题,需要掌握一套清晰的运营公式才能做到收支平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必须知道毛利润、运营成本、网站开发成本、市场开发成本这些数字,最后,剩下的利润是正的。徐敏毅说。同时,生鲜电商的着眼点是满足从线下超市转入线上购买的用户的需求。以菜品数量为例,美国菜品的数量相对国内菜品而言要少的多,这就需要生鲜电商在SKU挑选上做到精简,产品是当季的、新鲜的。2.经济的获客方式生鲜电商领域有个行业共认的三明治理论:产品溢价上不去,获客成本降不下来,两边一挤压,利润就不剩了。数据显示,美国生鲜电商领域的获客成本达到一个$70$240。在不影响获客效率的同时降低获客成本是未来生鲜电商必备的特质。在徐敏毅看来,获客方式需要多元化。以GrubMarket为例,它并不选择麻木地在社交媒体上烧钱,也不依赖互联网撒钱式的推广。相反,它结合了传统的推销模式,例如邮件和通过销售人员的线下模式。在美国,这一套线上结合线下的获客方式比较高效。3.有效的留存客户方式对很多只做B2C生鲜电商而言,影响留存客户的因素太多,结合B2B或许是一条出路。由于B2B的客户留存率很高,一旦餐馆指定食物配送,只要食品质量不出现大的偏差,便不会轻易中断合作。据徐敏毅透露,GrubMarket采用了结合B2B和B2C的方式,这为它带来了众多企业级客户,包括苹果、Yelp、Sephora和UCSF等;同时,它的客户留存率也保持在75%95%这个区间。4.体现技术优势生鲜电商对技术层面的要求很高,这主要体现在硬件上的物流冷链技术,以及软件层面的网站和app开发技术。拥有技术优势的生鲜电商能大幅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增加用户的粘性。徐敏毅认为,一家生鲜电商的成功,除了要拥有这四个特质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能够决定未来的道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能做到未来像Amazon或者苹果级别的公司,应该有能力在短期内把握自己的命运。

上一条:实战:农业互联网的用户运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