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是时候重新认识下海淘了
2017-03-17 271
2014年海淘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中,2015年则是爆发的一年。京东,天猫纷纷发力全球购;聚美优品宣布全面转型海淘购物,推出急速免税店;小红书半年销售7亿;美丽说全力打造HIGO;蜜淘、菠萝蜜等等,融资千万美金的海淘团队层出不穷。为什么原本小众、Geek的购物方式,一夜之间就站到了风尖浪口?
本质上,海淘只是一种供货渠道而已。为何一个供货渠道,会对行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无非,天时、地利、人和。
海淘的繁荣,很大层度上托了08年三鹿奶粉的福。三鹿奶粉事件,彻底让国人货失去了信心。大家不再相信国内的商品,纷纷从国外购买、找亲戚代购、去香港人肉通关等。需求量大到让澳洲、香港等地推出了奶粉限购令这样的荒谬的规定。从最初到现在,海淘最多也就是奶粉母婴类的商品。
佛教的理论是,在心中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经过这次事件,相信大多数老百姓都更加崇洋媚外。一个颗海淘的种子,埋在了人们的心里。
地利
稍微了解过一点经济的同学,都应该知道一个词,叫做价格歧视。根据价格歧视的程度不同又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请认真吐槽这个命名)。具体指什么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询,大体意思就是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不同的定价。比如国内某品牌的电脑,同样的型号在美国就比中国便宜了40%。
如果崇洋媚外让人觉得物美的话,那价格歧视就让人觉得价廉。
但对于企业来说,仅仅一个物美价廉,并不能促使他们向海淘的转型。真正的改变企业决策的是--保税仓。
保税仓,如同境外仓库,商品进入保税仓是不用缴纳关税,商品出仓(已出售)时再补交。举个例子,假设企业所购商品的税率是20%,那么企业120万现金,只能进口100万的货物。而如果存入保税仓,则无需缴税,120万的现金就可以买到120万的货物。20%的资金用于缴税还是用户进货,这对企业来说意义天差地别。另一方面,由于国外的人力成本较高,导致国外的物流效率极低。一件商品在美国国内花上1周多的时间都是家常便饭。如果在用户购买后直接从国内保税仓出货,无疑大大提升了购物体验。
所以,对已B2C模式的电商来说,保税仓简直就是神器。
在保税仓出来之前,就有不少人在做海淘了。那他们是靠的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为了保护名族产业,中国的关税不低。致使一些过国外企业(比如苹果)不愿用价格歧视策略,但也因为关税的关系不得不调高价格。而在保税仓出来之前的一些公司,靠的就是打关税差这张牌。
海关也是人,不可能做到每件进关商品都开箱验货,主要还是靠大家自觉报关缴税,然后抽检部分商品。根据网友的分享,商品被海关抽检的概率大概在千分之七左右。虽然物流不可控,但是价格优势太大,所以也有不少公司走的关税差这条路子。
人和
因为上面说的天时和地利的关系。慢慢的“海淘”就成了商品优质低价的代名词。
这个时候,作为一家企业,你会怎么做?当然是大肆鼓吹海淘!
大家可以想想看,一家企业说“我们的商品好,价格还是国内其他商品的一半哦”,用户会怎么想?这么便宜,质量不好吧?而如果宣传“我们的商品美国原装进口,天津保税区直发,价格是国内的一半哦”或者直接包装个什么急速免税店,大家又会怎么想?
自然,各家公司都会大打“海淘”这个概念。于是我们在地铁、公交、微博、电梯间看到的都是海淘、全球购、极速免税店....
终归,“海淘”只是一个供货渠道,只是有人希望它站在台前而已。用户想要的也并非海淘,不过是钟情一个优质低价的产品而已。只是,现在这样的产品,被“海淘”,代言了。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